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誰有2017年(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今天給各位分享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誰有2017年的知識,其中也會對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或支持L4級自動駕駛 奧迪A9 e-tron信息曝光
- 2、l4自動駕駛汽車有哪幾款?
- 3、l4自動駕駛都有哪些車?
- 4、L4級自動駕駛將在沃爾沃旗下誕生,網友:不虧是安全中的大哥大
- 5、裁員、倒閉,自動駕駛企業的未來有點艱難
- 6、廣汽聯合華為開發L4級自動駕駛汽車 或將于2024年量產
或支持L4級自動駕駛 奧迪A9 e-tron信息曝光
根據一份最新的國際報道,奧迪將于2024年推出A9?e-tron電動旗艦轎車。A9?e-tron是奧迪阿特米斯項目下開發的第一款車型,也是奧迪在2029年擁有75款電動車型目標的一部分。新車的設計靈感來源于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發布的奧迪Aicon概念車,整車外部尺寸與當前奧迪A7相當,內部空間則比奧迪A8更大。
外觀方面,新車的設計靈感來源于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的奧迪Aicon概念車,前后風擋與天窗的一體化設計未來感十足。由于是純電的緣故,新車前臉采用了裝飾性的大嘴進氣格柵,格柵兩側隆起的內部鑲嵌有LED燈組,中部平坦的部位是可以點亮的品牌LOGO。車身側面的“X”腰線,與封閉的五輻式輪轂極具科幻韻味。尾部略微凸出的尾翼與貫穿式燈組,讓尾部擁有極好的層次感與辨識度。
動力方面,奧迪方面還沒有給出A9?e-tron的相關動力信息,但推測它極有可能使用奧迪最新的電動傳動系統。該系統單次充電即可行駛700-800km,使用800伏快充可在30分鐘將電量從0%充至80%。
答答點評:奧迪已經為A9?e-tron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并為該項目取名“Artemis”(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和接生之神),奧迪還為該項目預留了1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52億元)的資金儲備。新車還將搭載眾多智能科技,如5G技術、car-to-X車聯網技術,以及最新的自動駕駛(或將達到L4級別)技術。用科技啟迪未來的奧迪,這次在新能源車型上下足了功夫,我們也期待這樣環保實用的新車能早日到來。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l4自動駕駛汽車有哪幾款?
l4自動駕駛的部分車型如下:1、model-3:級別:中型轎車。從Model-S到眼前的Model-3在它身上總能找到一些有別于其它車的地方。2、model-s:級別:中大型轎車。特斯拉Model-S是一款純電中大型車其夸張的性能和豐富的黑科技在市場少鮮有對手。
l4自動駕駛都有哪些車?
L4級車型有三款:長安CS85、Apollo紅旗E-HS3、Aion S。
依靠特殊地圖工作的自動駕駛汽車屬于4級自動駕駛,只要是有地圖的地方,都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無需人類干預,但并非在任何地方都能自動駕駛。簡言之,L4自動駕駛汽車只能在限定的道路及環境中實現無人駕駛。
擁有能實現L4的條件,而自動駕駛演示車輛不能離開這里的原因如下:
1、出了這塊示范基地,車輛便失去了所需的道路硬件支持
2、目前我國法律法規不允許自動駕駛車輛任意上路,只能在限定的試驗道路內行駛。
L4級自動駕駛將在沃爾沃旗下誕生,網友:不虧是安全中的大哥大
安全幾乎是大家永遠都需要考慮的條件,沃爾沃作為目前安全系數最高的車企一直將安全做到極致,并且從未讓人感到失望。近日某短視頻app上爆火了兩條視頻,都是關于沃爾沃旗下車型的,其中一條是自動躲避“鬼探頭”;另一條是在隧道中自動避障。兩條視頻的內容雖然在大體上差別不大,但是都是讓現在的車友們十分頭疼的事情。因為“鬼探頭”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數,甚至讓很多司機產生了很大的心理陰影,在L2級別的自動駕駛里,能做到自動避讓是十分優秀的。
近日,沃爾沃官方宣布,自動駕駛技術公司Waymo成為沃爾沃的“L4級自動駕駛全球獨家合作伙伴”。標志著沃爾沃在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上加快了進程。雖然在沃爾沃不管是在大家的心中還是在市場中的狀態都不是豪華車型,但是在對于安全的追求上以及車輛的表現都優于現在很多的豪華車型。
根據官方的介紹,本次戰略合作的首要目標是將Waymo?Driver技術搭載到一個出行專屬的全新純電動車平臺上,從而創造包括網約車服務在內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此前,Waymo與克萊斯勒、捷豹、路虎等車企進行合作,對Waymo?Driver技術進行開發。本次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還將在未來運用于Polestar極星和領克兩個品牌之上。作為自主品牌的領克,在這個時候吃到了“瓜落兒”,也是對于中國自主品牌的一種支持和幫助。
除此之外,沃爾沃于2019年與Uber聯合開發的自動駕駛XC90正式下線,并且Uber計劃在2019年至2021年間,向沃爾沃購買2萬多臺自動駕駛汽車。從次看來,未來沃爾沃有望進軍網約車平臺,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熟對于網約車出行的乘客又是一種新的保護。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裁員、倒閉,自動駕駛企業的未來有點艱難
誰能想到,一度閃耀硅谷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會倒下得如此之快。其實,它并非倒下的第一家。成立于2014年、主攻L4自動駕駛的明星 創業 公司星行 科技 即Roadstar.ai,在今年4月被爆出管理層動蕩,瀕臨倒閉。即使是作為收購方的蘋果公司,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也傳出過幾次裁員的消息。
行業呈現兩極分化
如今的自動駕駛行業,似乎呈現出了“海水”與“火焰”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
已然倒下的Drive.ai和Roadstar.ai這兩家公司都曾是自動駕駛領域的明星企業。Drive.ai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用深度學習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自動駕駛。AI領域的頂級專家吳恩達是Drive.ai的董事,其妻子卡羅爾·萊利則是該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截止到2017年9月,Drive.ai已完成5輪總額77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2億美元。據Drive.ai稱,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達到了L4級別,即高度自動化的全自動駕駛。但顯然,其L4級別的自動駕駛與現實還存在一定差距,投資者也意識到了技術的商用化落地需要時間。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內,Drive.ai沒有獲得任何一筆融資,工程師也相繼離職。今年4月,蘋果收購Drive.ai的消息爆出。
相比于Drive.ai受制于資金和技術瓶頸,Roadstar.ai的公司危機并非來自于技術和資金,而是來自企業的管理問題。
Roadstar.ai成立于2017年,主打L4級自動駕駛。2017年6月,公司獲得包括云啟資本、松禾資本、銀泰資本等機構的千萬美元級天使輪融資。2018年5月,該公司創下當時自動駕駛公司最大的單筆融資紀錄:由雙湖資本、深創投集團聯合領投的1.28億美元A輪融資。
好景不長,Roadstar.ai陷入了團隊內訌。據媒體報道,Roadstar.ai三位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在權力的爭奪、融資款的管理上出現了諸多矛盾。在經歷了管理層動蕩之后,這家企業也面臨倒閉的宿命。
另一方面,頭部企業仍呈現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谷歌旗下Waymo在自動駕駛數據上已經遙遙領先,據2018年48家主流自動駕駛企業提交的數據顯示,Waymo使用98輛自動駕駛 汽車 測試里程約202萬公里,是第二名通用 Cruise(總行駛里程約72萬公里)的近3倍。
同時,Waymo自2018年12月在亞利桑那州的部分地區啟動了采用自動駕駛 汽車 的網約車服務。Cruise也提出了2019年內推出收費自動駕駛服務的計劃。兩家企業的開發都已進入著眼于正式普及的階段。
嚴重依賴資本投入
今年1月,Waymo也宣布計劃尋求外部融資,以削減成本,加速商業化落地。據Waymo透露的消息,該公司每年從母公司谷歌旗下Alphabet尋求的資金支持高達10億美元。高額的研發和路測支出讓Waymo也開始尋求資本支持。
7月8日,日本軟銀公司對通用 汽車 控股的美國自動駕駛 汽車 公司Cruise 22.5億美元的投資最終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批準,該筆投資目前是自動駕駛領域單筆金額最大的投資。
但在自動駕駛領域,融資的速度遠比不上燒錢的速度。據Waymo母公司Alphabet公布的2018年四季度財報顯示,其運營虧損13.28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7.48億美元的虧損提升了近一倍。其中Waymo業務線的預計年虧損在10億美元左右。
據通用Cruise公布的公司經營數據顯示,其在2016-2018三年內分別虧損了1.71億美元、6.13億美元和7.28億美元,虧損總額達15.12億美元。
今年年初宣布IPO的Uber也在其招股書中顯示其無人車業務,即自動駕駛業務2018年研發費用就高達4.75億美元,其無人車項目目前已被拆分出去。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公司燒錢速度更為驚人。以Roadstar.ai為例,在2018年5月拿到1.8億美元融資后,據一位接近其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截至倒閉新聞傳出,Roadstar.ai在10個月內燒錢近3億人民幣。
資本也開始認清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瓶頸和速度,投資也隨之慢了下來。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2月,新浪資本領投的D輪9500萬美元融資的圖森未來,距離上一輪2017年11月的C輪5500萬美元融資,時間已經過去15個月,融資周期 大大 拉長。
真正商業化落地艱難
無論如何,對于自動駕駛的眾多嘗試者來說,盲目追求資本注入和技術更新速度,并非是自動駕駛未來發展落地的良藥。
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企業開始認識到,落地是關鍵,但落地絕非一個近景目標。盡管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已經在國內外均有所實踐。但小范圍、有場景限制的商業化也許并不能稱得上是商業化的落地。
不少 汽車 廠商也持同樣看法。在已經確定上市的車型宣傳上,關于自動駕駛級別的描述備注已經改成“特定的、受限的適用范圍”。目前行業內的共識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成功關鍵在于擁有自動化量產生產線,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快速規?;?,而非簡單的幾輛、幾十輛、幾百輛。
在這一方面,國內的百度更有發言權。在7月初舉辦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表示,百度Apollo超 30 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已在13個城市測試運營落地。百度與紅旗攜手推出中國首條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前裝產線,3.6分鐘即可下線一臺自動駕駛乘用車。
業內分析認為,當資本開始慎重起來,對于自動駕駛整個行業的檢驗也由此開始。朝著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努力的企業將會擁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沒有資本加持、自身內生力不夠的企業,將會被市場吞沒,面臨倒閉或者收購。
制圖 | 王遠征
編輯 | 張潔 李文娣 張明璇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廣汽聯合華為開發L4級自動駕駛汽車 或將于2024年量產
易車訊 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廣汽集團目前正在與華為聯合開發L4級自動駕駛汽車,首款車型可能會在2024年量產,不過未來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將會基于哪款車型打造,以及會與華為深度合作到哪種程度,目前還需要等待官方陸續公布。
根據以往的消息,在2017年時,雙方就已經簽署令人戰略合作協議,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技術展開戰略合作。隨后在2019年時,雙方再次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平臺。這幾次的合作就是兩大巨頭在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汽車領域全面合作的開始。
在智能汽車領域,華為的合作伙伴也不止廣汽集團一家,此前長安汽車也曾表示過,將會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全新的高端純電動車品牌。在2021上海車展上,ARCFOX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公布了預售價38.89-42.99萬。最近,還有消息說,奧迪可能也在考慮使用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
不久前,華為旗艦店也開始了汽車售賣服務,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作為首個華為智選生態汽車產品,正式入駐華為旗艦店。隨著華為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研發升級,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傳統汽車制造商會選擇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
關于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誰有2017年和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