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含義(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特征)
今天給各位分享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含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特征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自動駕駛汽車涉及哪些技術?
最近,有一位對技術一竅不通的朋友對我說想買特斯拉,因為它配備了“你站著不動,讓車來找你”的自動駕駛功能。這使我很意外,自動駕駛雖然暫時還只是從業者關注的話題,但也許用不了幾年,就很有可能成為影響普通群眾購車決策的關鍵因素。甚至可以說,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發展的熱點和今后必然的趨勢。那么,自動駕駛汽車涉及哪些技術呢?
簡單概括基于自動駕駛系統的組成便是這三點:環境感知、行為決策與車輛控制系統的執行技術。
首先,什么是自動駕駛?就是全部或部分替代這些本來由人來執行的功能。那么,所謂的感知是指車的傳感器“看”到了什么、決策是指車的大腦思考怎么去處理、執行是指車的控制系統去執行相應的操作。
但是要實現自動駕駛,僅僅依靠這三大系統是遠遠不夠的,自動駕駛和未來的智慧交通系統還需要一些基礎的共性技術進行支撐,也可以概括為三點。
其中最主要的兩點便是“自動駕駛的大腦”——高性能運算處理器平臺以及“能讓汽車心靈感應”——車與外部設施通信的C-V2X技術。前者能為傳感器的識別算法和系統的決策算法提供巨量的運算能力支持,是與傳統汽車最為基本的區別;后者讓汽車與交通標志。行人、其他車輛、云端等參與交通的所有對象通信,讓汽車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而成為智慧交通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比如,與紅綠燈進行通信,便能讓汽車提前知道紅綠燈的狀態,提前進行減速慢行操作;與其他車輛通信,便能將車輛緊急剎車、變道、轉彎狀態及時告知其他車輛,讓其他車輛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預判和處理。最后,“自動駕駛開天眼”——VEPP高精度定位技術在實現自動駕駛中也不可或缺。
除了環境感知和C-V2X技術準確探知車輛周圍的環境,為了更可靠精確的提高感知結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還需要能準確知道汽車的實時位置,才能更安全實現自動駕駛。
比如,只有在亞米級(0.1m級)的精度下,才能準確判斷車輛所處的車道,并與本條車道內的車輛建立聯系;或者只有準確知道車輛與交通信號燈與路口的距離,才能進行更為精確的預判和準備,就好像給汽車開了天眼。
---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
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是一個注定艱難的過程,無論是人工智能、環境感知、智能決策這類新技術,還是運動控制、遠程通信這些基礎技術,甚至基礎設施建設、法律法規等,自動駕駛領域有太多技術等待我們去突破,太多山峰等待我們去翻越。這一未來必將造福全人類的技術正在各行各業的努力下快速發展著,我們一起期待吧。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什么是自動駕駛
【太平洋汽車網】自動駕駛汽車,又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為一種運輸動力的無人地面載具。作為自動化載具,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人類操作即能感測其環境及導航。
自動駕駛汽車,又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為一種運輸動力的無人地面載具。作為自動化載具,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人類操作即能感測其環境及導航。
0:即無自動。駕駛隨時掌握著車輛的所有機械、物理功能,僅配備警報裝置等等無關主動駕駛的功能也算在內。
無自動駕駛,就是駕駛員完全手工駕駛,一點不能分心。
等級
1:駕駛者操作車輛,但個別的裝置有時能發揮作用,如電子穩定程式(ESP)或防鎖死剎車系統(ABS)可以幫助行車安全。
只是可以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駕車主力還是駕駛員。
等級
2:駕駛者主要控制車輛,但系統階調地自動化,使之明顯減輕操作負擔,例如主動式巡航定速(ACC)結合自動跟車和車道偏離警示,而自動緊急煞停系統(AEB)透過盲點偵測和汽車防撞系統的部分技術結合。
等級
3:駕駛者需隨時準備控制車輛,自動駕駛輔助控制期間,如在跟車時雖然可以暫時免于操作,但當汽車偵測到需要駕駛者的情形時,會立即回歸讓駕駛者接管其后續控制,駕駛必須接手因應系統無力處理的狀況。
等級
4:駕駛者可在條件允許下讓車輛完整自駕,啟動自動駕駛后,一般不必介入控制,此車可以按照設定之道路通則(如高速公路中,平順的車流與標準化的路標、明顯的提示線),執行包含轉彎、換車道與加速等工作,除了嚴苛氣候或道路模糊不清、意外,或是自動駕駛的路段已經結束等等,系統并提供駕駛者“足夠寬裕之轉換時間”,駕駛應監看車輛運作,但可包括有旁觀下的無人停車功能。
5:駕駛者不必在車內,任何時刻都不會控制到車輛。此類車輛能自行啟動駕駛裝置,全程也不須開在設計好的路況,就可以執行所有與安全有關之重要功能,包括沒有人在車上時的情形,完全不需受駕駛意志所控,可以自行決策。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是什么功能?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又稱汽車無人駕駛,是一種通過車載電腦來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系統
什么是汽車自動駕駛,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其功能及原理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成為了科幻電影的標配橋段,只要是科幻電影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它們的身影,在漫威最新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的結尾,托尼·斯塔克按下了車鑰匙,奧迪R8就自動行駛到他身邊。
如今自動駕駛汽車也已經開始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道路上。其中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是當中最有名的,當然大多數的汽車制造商也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在2011年寶馬就曾派遣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從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的故鄉慕尼黑前往紐倫堡,全程約170公里(為了以防萬一,車上仍然乘坐了司機)。
自動駕駛技術的支持者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將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緩解交通堵塞、降低油耗、提高了老人和殘疾人的流動性,在上下班路上也騰出了時間。那么自動駕駛汽車是如何工作的?
在許多方面,自動駕駛汽車是現有汽車中的司機輔助系統的一種合理擴充,有:
- 車道偏離檢測系統(它會遵循道路標志和聲音警告并在車輛開始偏移車道時糾正方向)
- 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它會和前面的車輛保持一個恒定的距離)
- 自動泊車系統(可將汽車倒進停車位)
- 緊急制動和衛星導航系統。
換句話說,計算機會根據汽車目前行駛的情景自動控制汽車的方向盤、加速和制動。對于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這些系統都必須利用軟件結合在一起,并輔以一系列的傳感器,這樣軟件就可以知道這輛車的周圍正在發生什么。
因此,如今的自動駕駛汽車全身布滿了傳感器:
- 傳感器可以映射出周圍環境的特性、探測道路邊緣和車道標線、識別標志和紅綠燈,結合攝像頭、雷達和激光來識別行人;
- 超聲波探測器在短距離上能夠提供更加精確的周圍環境;
- 陀螺儀、加速計和高度計比單獨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提供了更精確的定位。
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會掃描其周圍的環境,并構建一個詳細的3D地圖。當車輛每次行駛到特定的路線,它會收集更多的數據來更新3D地圖。Google的軟件還會記錄速度的限制,以及事故的數據。由于汽車的車頂安裝的傳感器可以監測各個方向的情況,它無疑比人類具有更加強大的情景感知能力。
有朝一日,當自動駕駛技術完全成熟,政府為了交通安全是否會下令禁止人類駕駛汽車。
關于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含義和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特征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