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2020年1-4月新能源乘用車區域市場分析
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表現相對較低迷,但疫情后的市場呈現逐步改善特征。其中出租表現改善,限購地區的新能源私人需求不強,新勢力乘用車私人表現相對不強,合資企業與自主品牌新勢力企業較強。
1 、20年新能源車保險特征表現
2020年1-4月的新能源車保險達到16萬臺,同比下滑40%,而其中4月份同比下滑2%,疫情對新能源車上牌影響不是很大。
2020年1-4月新能源車增長總體較平穩,這主要是車市的上牌與廠家銷量的不同步。因此4月的占比稍高,1-3月偏低的情況。
2 、乘用車增長特征
乘用車的私人消費增長總體較慢,補貼波動導致的增長規律明顯。新能源乘用車上牌走勢相對復雜,雖然19年總體1-6月同比增長較好,但仍屬于相對較低水平。
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全年的銷量中,新能源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改變了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銷售規律,每年1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高峰對全年銷售貢獻度極高。
由于部分企業由于部分盲目跟風發展新能源車,導致傳統車市場受阻,傳統車技術提升緩慢,部分自主品牌企業加速倒閉退出。
3 、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特征
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產品朝純電動、中大型SUV化方向發展。新能源乘用車的產品逐步走上穩定,大中型乘用車成為主力,純電動SUV市場也有逐步恢復的特征。
4 、新能源乘用車用途特征
新能源乘用車的出租租賃類占比逐步提升。純電動2020年租賃的占比相對2019年同期稍有下降。
單位性質的純電動乘用車基本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車還沒有太大市場,或者市場逐步萎縮,這也是補貼減少導致的新能源乘用車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乘用車的市場是波動巨大的市場,但2020年電動市場似乎持續低迷,出租租賃市場受沖擊巨大。
5 、區域市場的表現在逐步改善
純電動乘用車主要在限購特大城市需求較強,2020年純電動乘用車在特大城市,占到總銷量44%,較2019年提升8個百分點,這也是說明限購城市的純電動車市場需求較為綜合全面,
插電混動的限購市場的需求逐步下降,從2017年的85%下降到2018年的66%,下降到2020年的45%,體現了整個限購城市市場的需求萎縮更快,同時也體現了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有較強市場適應能力,,
6 、插混與電動乘用車的需求差異
目前看非限購城市的插電混動車占比逐步提升,大城市從2017年的0.1%上升到2020年的0.8%,而限購城市常規車從2018年5.5%下降到2020年的3.5%,也體現了限購城市的新能源車的需求相對電動化,而插電混動在限購城市的需求,2020年較2019年的占比下降.
目前看限購城市的純電動車占比大幅提升,從2017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10%,而非限購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車的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都在2%左右的水平,
普通混合動力市場在全國各地市場占比都持續增長,尤其在限購城市,普通混合動力車市場占比達到4%,4月份也達到4.4%的最高水平,
在其他各地市場的普通活動,為市場的占比也呈現持續提升的特征。
7 、出租租賃領域表現改善
各廠家也在努力推動出租市場的滲透,各類企業都在出租 汽車 租賃市場滲透,表現積極突出,有北汽基地,廣汽,長安,東風,一汽等表現突出,網約市場滲透率都相對來說較高。
新勢力企業的出租網約占比率相對較低,特斯拉及蔚來 汽車 ,小鵬 汽車 ,合眾 汽車 的新能源滲透率在網約車滲透率都比較低。
。
8 、各區域市場的企業差異化很強
各地出租市場的表現相對差異化較大。今年表現較強的出租市場是廣州,上海,北京、杭州、濟南等。
其中各個廠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場表現也是差異較大。本地產品在本地出租市場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杭州市場,深圳市場,還有天津市場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現相對優秀。
總體來看,異地表現相對較強的,比如說濟南的北京現代、??诘臇|風乘用車,杭州的上汽乘用車,深圳的廣汽乘用車以及天津的廣汽乘用車,梁山的吉利 汽車 ,蘇州的北汽新能源都是在出租領域表現相對較強的,
私人插電混動市場,呈現本地品牌相對較強的特征,當地消費者對本地車企更加信任。其中上海的上汽乘用車,深圳的比亞迪,天津的一汽豐田,都是屬地企業表現相對優秀。
在插電混動市場合資品牌的表現相對優秀,其中上汽大眾,華晨寶馬,東瑞達起亞等都有在部分市場表現相對優秀的特征。
理想 汽車 4月份在插混市場表現相對優秀,在廣州市場,西安市場和鄭州市場以及北京市場理想 汽車 都是占比最高的,跑遠了寶馬都要這樣,
私人純電動市場的特色相對鮮明,高端化趨勢極其明顯,除了北京是比亞迪表現優秀,天津市合眾新能源上一批車,柳州市上汽通五菱,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在市場低迷期的特斯拉表現相對優秀,與此同時,未來 汽車 成為純電動車的高端市場的第2位,小鵬 汽車 成為第3位,而傳統造車企業在私人表現的并不突出。
造車新勢力的未來 汽車 ,小鵬 汽車 ,威馬 汽車 ,表現都是很不錯的,
天津市場,柳州市場的新能源車私人車市需求相對較好,體現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企業運作的努力。
9、北京市場走勢
北京市場2020年新能源車市場走勢相對較強,3月銷量達到8800臺。則2018年新能源車指標相對緊張以來,2019年北京新能源車市場跟全國走勢基本相近,3~6月份呈現超高增長的特征,這是補貼退坡和指標發放節奏帶來的促進效果。
今年北京市場新能源車表現相對弱于2019年4月的表現,按道理北京市場的新能源車需求相對旺盛,疫情影響下急速購買的特征應該相對明顯,但今年特斯拉波動大,導致4月份的銷量偏低。
10、上海新能源市場走勢
上海市場的新政策走勢與北京市場明顯反差,2019年走勢極度平穩,只有2019年6月份新上海新能源車呈現一個小爆發增長特征。
今年4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車市場銷量達到5820臺,相對去年也屬于高位水平,體現上海的新能源車需求被有效拉動。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如何,前景分析
自主品牌占據主導地位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和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取得長足進步。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8%。
不僅有長足進步,而且與燃油車市場格局不同,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以自主品牌為主,自主品牌占據國內新能源車市場90%以上份額。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向龍頭車企集中,以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為代表。
具體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比亞迪以15.58萬輛的零售量排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首位,市場份額達到22.85%;北汽新能源緊隨其后,前11月零售量為7.76萬輛,市場份額約為11.38%。
比亞迪能夠繼續保持領先優勢,一方面是其在去年逐漸擺脫了低端微型轎車的束縛,車型布局更高端;另一方面是比亞迪坐上了十八個省份的頭把交椅,一舉改變了此前北汽主導的區域格局。
區域競爭方面,北方、華東、華南仍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銷售地,2018年前11月零售額份額分別占到26.91%、28.87%、26.17%,合計比重超過80%。相比去年全年,華南新能源零售份額提升明顯,多數城市的新能源零售都出現高增長,如深圳、廣州、柳州的零售分別為7.94萬輛、3.91萬輛、1.91萬輛,同比增長220%、230%、349%。
車型格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車型級別正從微型向小型、緊湊型等更高級別上移。2018年前11月,新能源微型車零售份額為29.66%,較去年全年大幅下滑21.68個百分點;而小型級別份額由去年全年的9.31%提升至今年前11月的13.05%,緊湊型級別由31.23%提升至40.22%,中型、大型等其他也由8.12%提升至17.07%。
另外,在新能源客車市場,2018年全年,全國5米以上客車累計銷售20.73萬輛,同比下降15.92%。其中,宇通、福田歐輝、中通位居前三,全年累計銷量分別達6.07萬輛、2.06萬輛、1.35萬輛。
行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
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實施,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相比直接的財政補貼,雙積分政策將借助市場的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的資源投入產品研發上,避免部分企業對于政策過渡依賴和騙補的行為,從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競爭趨勢方面,未來三年,合資品牌將密集投放新車型,自主品牌在SUV市場壓力相對較小,在轎車市場面臨壓力大。在SUV市場,歐系品牌未來兩年將會在A+級傳統車平臺上大規模推出插電版本車型,日系品牌相對比較保守,主要發力點在A0級SUV電動化;在轎車市場,轎車是自主品牌的弱項,合資朗逸、軒逸等爆款車電動版陸續上市,歐系品牌和日系的日產A級轎車純電化、A+級轎車插電化趨勢加速,日系豐田、本田A級轎車插電化也在提速,在轎車領域,國產比亞迪等品牌將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自主品牌有望迎來新一輪產品升級。這得益于近幾年的技術及市場積累,自主品牌逐漸擁有了針對于新能源特有平臺開發的技術以及成本支持,比亞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車企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可以推出正向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最后,新能源車企也將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高國際標準話語權和影響力。我國政府也將引導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共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將會大步前進,有望取代燃油汽車。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6339萬噸,相當于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
結合中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后,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占50%左右,而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迅猛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在行業標準和規范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質量與安全問題還有更高期待。這也倒逼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變革,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高水平的國際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協同創新,讓中國和各國一起,共同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2、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要強化創新驅動,瞄準技術制高點,企業要在個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動品牌建設,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分析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比亞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北汽藍谷(600733)、長安汽車(00062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按用途劃分中國不同種類新能源汽車占比
新能源產銷規模翻倍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額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額的40.70%,僅比歐洲少3.1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本土汽車制造企業比亞迪在全球范圍內銷售新能源汽車17.92萬輛,排全球第三位。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
在銷量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6%。連續七年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純電動汽車占據八成市場
按動力系統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劃分,純電動汽車是我國產銷最多的新能源汽車種類。2021年純電動汽車產量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82.99%,銷量占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82.82%。
按用途劃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均占全國汽車總產銷的95%左右,是按用途劃分占我國新能源汽車最多的類型。
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產業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2020年11月份,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從目前市場現狀和未來政策方向來看,純電動車將長期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地位。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
上一篇
關于新能源汽車論文(關于新能源汽車論文題目) -
下一篇
包含新興的自動駕駛系統的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