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和新能源汽車有關系嗎(碳中和和新能源有什么區別)
今天給各位分享碳中和和新能源汽車有關系嗎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碳中和和新能源有什么區別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從碳達峰碳中和看新能源電動車
- 2、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碳中和”始終是焦點話題,作為最早部署新能源汽車的北汽集團?
- 3、徐和誼:雙碳目標下,汽車供應鏈碳中和比整車更為重要
- 4、“雙碳”賽道主力軍,新能源汽車將站上碳中和C位
從碳達峰碳中和看新能源電動車
一、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那么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通俗易懂地說,2030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2060年碳中和,就是我國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
二、推動碳減排,我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型勢在必行。
我認為,展望中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前需統籌碳達峰與碳中和,需要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驅動引領更加明顯、綠色發展成為內在要求、開放共享成為常態。雖然 清潔能源的開發耗資大、周期長、外溢性強,具有較強的外部性特征,傳統化石能源無法快速從相關產業領域中完全脫離,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三、為了能夠實現“碳中和”,我們每個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呢?
例如拒絕一次性筷子,節約打印用紙,節約用水,少用一次*** ,改用新能源電動車等。說到新能源電動車,隨著“雙碳”計劃的推進,電動 汽車 逐漸普及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國大力推進新能源 汽車 發展,新能源電動車不但可以降低城市排放而且使用成本低,可以隨心浪!在稅費方面有一定的優惠政策!這對 在限購區域 拿不到車牌的老百姓是相當友好!
眾所周知,新能源電動車沒有發動機的咆哮和變速器的頓挫,電動車行駛更安靜、更平順,震動更小,目前電動 汽車 就是一個檔位,因此駕駛起來比較方便,也比較容易上手,對女司機可是相當友好喲~其實,低碳生活就是做減法,減排、減污、減負、減欲、減速,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碳中和、碳減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碳中和”始終是焦點話題,作為最早部署新能源汽車的北汽集團?
“碳中和”即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法增加碳吸收量,將碳吸收量與碳排放量抵消,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去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正式對外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北汽集團作為最早部署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為更好地實現“碳中和”目標,一直都致力于用技術進行節能減排。
北汽集團掌握了新能源整車系統集成與匹配、整車控制系統、電驅動系統三大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國際一流的試驗能力,奠定了可靠的新能源車品質基礎,這為“碳中和”的目標提供了技術保障。其中北汽EV5多用途電動物流車,采用汽車行業國際通用的質量控制體系進行開發,品質達到國際水平,搭載了高密度卓越性能電池,更有先進的換電技術為其強勢賦能,3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能源補給,既實現了節能減排,又提高了效率和電池的梯次利用率。
以ARCFOX極狐為例,經過多年的攻關,北汽新能源50kWh級電池能量密度最高能達到180Wh/kg以上,已經實現了能量密度提升100%。去年10月,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ARCFOX極狐首款量產車ARCFOX極狐αT正式上市,其電池系統最大容量為93.6kW?h,能量密度達到行業領先的194Wh/kg,NEDC綜合工況續航達到了653km,徹底打消了用戶的里程焦慮,續航強勁,減少充電次數和時長,自然能減少碳的排放。
徐和誼:雙碳目標下,汽車供應鏈碳中和比整車更為重要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北汽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本屆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
在9月4日 “高端對話:構筑安全穩定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北汽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發表了題為“雙碳目標下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演講。
徐和誼表示,雙碳目標提出以后,正在成為影響汽車產業鏈變革重構的又一重要因素。對于傳統的燃油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使用階段,其中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占其生命周期的總量大約在80%左右,而純電動汽車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生產階段。只有結合上下游產業鏈,降低供應鏈環節中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才能真正的實現綠色發展。
在徐和誼看來,在雙碳目標壓力下,整車企業除關注自身的碳中和之外,加強對供應鏈的碳中和的管理也越來越重要。同時,未來在汽車出口中,碳關稅也將成為新的國際貿易壁壘,企業走出去將面臨新的挑戰。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朋友們,很高興和大家再次相聚在泰達汽車論壇,和大家一起深入交流、探討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問題。
雙碳目標提出以后,正在成為影響汽車產業鏈變革重構的又一重要因素,汽車行業的節能減排已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我們多數還都集中在使用環節,通過能源轉型,比如像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減少車輛的尾氣排放。同時,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環節的脫碳也至關重要。
我想借助今天的機會,講一講我的一些觀點,那么圍繞著供應鏈、產業鏈的環節的脫碳,我想主要有這么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點全面新能源化時代碳排放主要來源從使用階段向生產階段過渡。當前隨著新能源汽車加快普及,汽車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來源從傳統的燃油車使用階段為主,向純電動汽車的生產階段為主進行過渡。對于傳統的燃油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使用階段,其中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占其生命周期的總量大約在80%左右,而純電動汽車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生產階段。根據麥肯錫報告,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電動汽車材料生產階段排放將占到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總排放量的45%,到2040年材料生產環節的碳排放占比將達到85%左右。所以由此可見,加快產業鏈、供應鏈的低碳轉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碳中和的關鍵,尤其是汽車的材料生產和動力電池的生產過程。只有結合上下游產業鏈,降低供應鏈環節中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才能真正的實現綠色發展。
?第二點,就是雙碳目標壓力下整車企業要加強對供應鏈的碳中和的管理。進入碳中和時代,整車企在自身承擔碳中和責任同時,也要對供應鏈企業在減碳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已公布實現碳中和時間表的車企中,產業鏈脫碳成為企業共同關注的領域,例如像豐田,就要求主要供應商,今年2021年碳排放量要比上一年度減少3%,寶馬集團計劃在2030年在供應環節的碳排放較2019年要降低20%。沃爾沃計劃在2018-2025年期間,供應鏈排放總量要消減25%,到2040年供應商實現零排放。今天上午本田公司也介紹了他們在雙碳目標的計劃,也是在2040年,碳排放要達到零。此外,也有整車企業表示,不會把訂單交給沒有采取足夠行動減少對環境影響的供應商,也不會選擇沒有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促使整體的業務低碳化轉型的供應商。所以整體來看,隨著整車企業對碳中和的重視,盡早脫碳化是供應商的明智選擇,如果不積極采取行動,減少碳排放,達不到整車企業的碳排放要求,就有可能面臨著被整車企業淘汰的風險。
第三點就是碳關稅成為新的國際貿易壁壘,企業走出去將面臨新的挑戰。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推進,發達經濟體可能會對未達到碳排放標準的產品服務或者投資設置障礙。包括碳邊境的調節機制、碳關稅、碳配額購買等。倒逼其他國家達到其低碳要求。咱們以歐盟為例,在2021年6月啟動了立法程序,推動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針對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征收碳邊境調節稅。此外,隨著汽車行業碳排放由道路直接排放,向全生命周期轉移,歐盟正逐漸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管理汽車行業碳排放,包括原材料獲取、整車生產、燃料生產和道路直接排放等階段,他們預計在2023年前,歐盟將建立汽車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的報送標準。而我國汽車產品碳排放標準和歐盟的差距還較大,以純電動汽車為例,預計到2030年歐盟的中級純電動轎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到每公里65克二氧化碳當量,而在現有政策背景下,根據中汽中心測算,到2030年我國中級純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每公里130克二氧化碳當量,歐盟是65克,我們預測是130克,我們是歐盟的兩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在原材料生產過程、初級能源和發電環節的化石能源比例過高。因此碳關稅的貿易壁壘已經成為影響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供應商環節碳中和已經越發重要,以上談了這么三點理由。整體來看汽車產業雙碳目標實現,雖然主導在整車企,但重點卻在我們的產業鏈和供應商各環節,包括設計、采購、生產、使用、回收和服務等多個環節。只有通過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推動汽車全產業鏈條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降碳、脫碳,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轉型。
為此針對汽車產業供應鏈環節碳中和,同時結合我國的發展現狀,在這里我也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點就是加大技術創新,降低汽車供應商環節的碳排放。供應鏈實現碳中和是趨勢也是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對于企業而言,減少碳排放的關鍵在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供應鏈中從汽車零部件的開發設計到研究試制,從批量生產到原材料選用,幾乎各個環節都可以深入的挖掘潛力,減少碳排放。建議我們國內企業加快低碳化步伐,強化技術驅動,以節能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碳捕集前沿技術來降低碳排放,構建核心競爭力,從而帶動產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第二就是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高關鍵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我們汽車產業而言,原材料、零部件回收,尤其是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對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有數據顯示,每噸廢鋼鐵再生利用可減碳是0.15噸,每噸費塑料再生利用可減碳是0.36噸。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也可減少70%-90%的溫室氣體排放,我們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減碳效果為每千瓦時0.19噸,因此加強汽車行業材料和零部件再生利用,是助力全產業鏈深度脫碳的基礎保障。當前,國家層面也出臺多個政策,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生產。全面推動行業的節能降耗和低碳減排。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零部件再制造發展,為推動汽車產業的低碳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議行業、企業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加強產品的可重復使用和可修復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助力汽車產業鏈碳中和。
最后一點建議就是加強政策引導,完善汽車碳排放標準體系建設,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產業向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尚不完善,在政策層面建議國家盡快的明確汽車產業低碳化發展的方向和路線圖,出臺專門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加快建立健全汽車碳排放標準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包括汽車整車、重點零部件、車用材料、燃料資源綜合利用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標準體系,為汽車行業企業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設提供依據,推進汽車全產業鏈、全生命鏈周期綠色低碳發展。
??? 以上是這么三點建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項高度復雜,關聯廣泛的國家系統工程。我們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龍頭,是踐行雙碳目標的主力軍和排頭兵,面向未來在跨國整車企業帶動,以及零部件巨頭的積極行動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碳中和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建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強化合作和協同,從全生命周期、全生態系統的高度和廣度盡快的制定和落實減碳計劃,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我們的力量,謝謝大家!
“雙碳”賽道主力軍,新能源汽車將站上碳中和C位
自去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雙碳”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作為全球汽車產銷大國,特別是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如何有效控制汽車行業碳排放總量,對全面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全年碳排放130億噸,80%碳排放源自化石燃料,且主要來自全國3.2億輛燃油車,交通運輸行業低碳轉型被列入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目標是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也已成為“十四五”的關鍵環節,需助力“十四五”完成碳達峰目標的60%。
而據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數據,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784萬輛,相比傳統燃油乘用車,現有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環節減少碳排放1500萬噸左右,顯然新能源汽車對于達成“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實現減碳減排絕非僅在行駛里程層面,可從行駛和制造兩方面同步推進。據中國汽車中心數據顯示,純電汽車全使用周期減碳貢獻為14.1噸/輛,是所有汽車能源類型中減碳效率最高的。同時有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4000萬輛可互聯的智能純電汽車,在扮演“削峰填谷”的角色。尤其在制造端,新能源工廠普遍秉承“綠色+環?!钡陌l展理念,積極踐行國家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創建綠色工業基地,為中國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能在行駛與制造兩方面同步堅持做到綠色環保的,造車新勢力們較為突出。例如新勢力中的頭部玩家威馬汽車,在全產業鏈綠色生態的布局表現先人一步。作為新勢力中率先自建工廠的玩家,威馬本著提高經濟效益,減少資源消耗,打造優美環境創建方針,自建溫州、黃岡綠色工業4.0基地鑄就嚴格品控,努力成為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的引領者,已在“建材-物流-節能-減排-產品”五大領域形成節能減碳閉環。
建材方面,威馬綠色基地建設之初創新性的選用蘊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本地建材,提升對熱塑性塑料、陶瓷等可回收建材的使用,控制鉛、汞、鉻等有害用材。整個工廠污水零排放、廢氣全部環保處理,循環風空調、余熱回收利用等技術隨處可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級“綠色”工廠。
物流方面,叉車作為汽車生產企業物流系統中的重要角色,是物料搬運設備中的主力軍,威馬廠區100%使用純電叉車,采用快速充電技術,可實現1小時快速充電,充分滿足了威馬汽車生產節奏快、連續不間斷作業的需求,有效減少燃油燃燒廢氣產生。
節能方面,威馬廠區光伏電利用率90%以上,迄今節電27,801,760度,減碳2.7萬噸,可供溫州甌江口常住居民日常用電511天。生產車間、辦公樓的普通照明燈改為LED節能燈等節能燈具,年節電 7.2萬kWh。同時,廠區大量使用循環水降低資源消耗,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 97.3%。
減排方面,威馬廠區用車采用威馬智能純電汽車,迄今全生命周期減碳達12,338噸,需要12281公頃(約4個澳門城市面積)闊葉林消耗一天。車間購置機廢氣氧化處理與熱能回收設備,燃燒對烴類轉化成水與二氧化碳,可以實現99.8%的凈化效率;涂裝清漆噴漆廢氣采用沸石料吸附濃縮裝置與廢氣焚燒系統處理,去除效率>98%;
產品方面,截至2021年末,威馬汽車已經累計交付智能新能源汽車88,686輛,穩居造車新勢力頭部梯隊。同時,威馬汽車用戶累計行駛里程已經超過了24億公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4萬噸,相當于培植一座6萬公頃的森林。
顯然,2022年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新能源汽車必然是加速“脫碳”的主力軍。值得一體的是,除威馬之外,我們也看到像特斯拉等其他新能源車企為了實現碳中和,從供應鏈到工廠生產制造所作出的努力,如特斯拉獨有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可大幅削減生產線和生產周期,達到良好的節電減排效果。而隨著產業轉型的加速與深化,不難預想到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如特斯拉、威馬之類的優質車企,不僅在產業升級方面起引領作用,還將在綠色環保領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于碳中和和新能源汽車有關系嗎和碳中和和新能源有什么區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