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動駕駛開放道路(上汽自動駕駛)
今天給各位分享上海自動駕駛開放道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上汽自動駕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滴滴自動駕駛目前在哪些城市開放使用了?
- 2、上海自動駕駛通知書數量
- 3、上海*** 了!自動駕駛行業大事,寶馬、上汽、滴滴一起可以載人運行了
- 4、自動駕駛成熟度報告出爐,中國排名第20,榜首國家令人意外
- 5、百度Apollo上海開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 6、重磅!上海傳來大消息——無人車,正式上線
滴滴自動駕駛目前在哪些城市開放使用了?
截到2020年6月29日,滴滴自動駕駛在上海開放使用。
6月27日,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d人示范應用啟動,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后,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
今年5月,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以加大研發測試投入,加深產業合作,推進在國內外特定區域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該輪投資由軟銀愿景基金2期領投。
這是滴滴自動駕駛公司成立后首次對外融資,也是目前國內自動駕駛公司,獲得的單筆最大融資。截至目前,滴滴已獲得北京、上海、蘇州、美國加州等地路測資格,并在去年9月獲得上海頒發的首批載人示范應用牌照。
擴展資料
滴滴自動駕駛體驗:
央視新聞針對這次自動駕駛網約車在開放道路體驗的流程,進行了2小時的直播。直播過程中,遇到了大雨天氣,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實現了平穩運行,正常接單。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實現在局部地區小范圍使用。
在雨天場景下,對自動駕駛車輛的考驗主要分為幾個方面。對激光雷達來說,雨點、地面上的積水以及濺起來的水花可能引發噪點,這就相當于“駕駛員”視力變差,需要算法有效地去除這些噪點,否則容易引發各種急剎。
此外,下雨天影響汽車輪胎抓地力,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地面有積水的情況下,定位精度會變差。雨天行人打雨傘,相對來說是長尾的情況,需要機器有良好的訓練數據覆蓋、以及充分的算法冗余才能保證識別。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報名就能體驗 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上線
上海自動駕駛通知書數量
據悉,此次上海市嘉定區開放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里程達500.6公里,包括嘉定區域內繞城高速公路21.5公里、京滬高速公路19.5公里和嘉定區內303條、459.6公里城市道路,實現了嘉定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域開放。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實施細則》結合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及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實際,明確了管理機制及第三方機構職責,確定了申請主體開展示范運營的范圍、路徑、流程、條件等內容,為企業開展示范運營活動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引。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獲頒示范運營通知書和首批智能網聯載貨示范運營證件。
根據《上海市車路協同創新應用工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將建成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超過800公里、智慧路口超過500個;針對大型(備案泊位數300個以上)和特大型(備案泊位數1000個以上)公共停車場(庫),建成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車場(庫)超過100個。?
上海*** 了!自動駕駛行業大事,寶馬、上汽、滴滴一起可以載人運行了
在入局自動駕駛領域3年后,國內出行巨頭滴滴剛剛拿到了上海頒發的首批智能網聯 汽車 示范應用牌照,這意味著我們將有望看到滴滴的自動駕駛 汽車 出現在上海街頭,派單接送。
其實,上海是國內首個為企業頒發該牌照的城市,這次拿到首批牌照的車企并不多,除了滴滴以外,是上汽、寶馬兩家車企巨頭。
滴滴這幾年在自動駕駛這一未來風口上,可謂花足了功夫、燒錢,包括組建研發團隊、成立獨立公司、積累大數據,還得到國際 汽車 巨頭的投資。前不久,滴滴的自動駕駛車隊提供試乘體驗,感覺還不錯。未來普通用戶有望在滴滴的 APP 上派單到自動駕駛的“無人車”,是不是很驚喜。
滴滴、上汽、寶馬三家獲得智能網聯車牌照
9月16日至17日,2019世界智能網聯 汽車 大會在上海嘉定 汽車 會展中心召開。據了解,在本次大會上,上海頒發首批智能網聯 汽車 示范應用牌照,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有3家,分別為上汽集團、寶馬公司、滴滴出行。
本次頒發的示范應用牌照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測試行為,開始嘗試功能化的載人應用,這意味著智能網聯 汽車 或將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上海成為國內首個為企業頒發該項牌照的城市,獲得示范應用牌照的企業可先行在城市道路中開展示范應用, 探索 智能網聯 汽車 的商業化運營。這標志著智能網聯 汽車 領域從技術成熟向市場化、商業化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小伙伴們肯定很好奇,什么是智能網聯 汽車 ?
智能網聯 汽車 俗稱為自動駕駛 汽車 ,被稱為“聰明的 汽車 ”,具體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 汽車 。
央視報道,有機構預測,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生態鏈在2025年的經濟規??蛇_到1.9萬億美元。
最新出爐的《上海市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首次申請示范應用車輛最多可達50輛,滿6個月且運行良好還可追加,產業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走向規?;瘧?,讓受益的群體越來越大。
把握新的行業風口 滴滴的“自動駕駛夢”
據基金君了解,在滴滴內部,自動駕駛已成為公司內部的業務重點,滴滴2016年開始組建自動駕駛團隊,滴滴已在中美組建超200人的研發團隊。團隊中包含了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基礎設施與仿真、數據標注、問題診斷、車輛改裝、云控與車聯網、車路協同、信息安全等多個方面的行業人士。
今年8月5日,滴滴宣布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滴滴出行CTO張博兼任自動駕駛新公司CEO,該公司將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未來,我們有望看到滴滴首輛自動駕駛 汽車 將出現在上海街頭。
據媒體報道,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舉辦期間,滴滴自動駕駛車隊亮相,在上海提供試乘體驗。當時恰逢下雨天,空氣中的水珠會影響光線,進而造成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可視范圍的縮小,不過滴滴的自動駕駛車隊依舊開放了體驗,且運行表現穩定。
據了解,滴滴開發的這套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系統,用法跟人們普通呼叫的快車、專車一樣。
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表示,“滴滴很快將在上海嘉定落地部署自動駕駛網約車,在一個限定區域內,普通用戶可以在滴滴的 APP 上,呼叫自動駕駛網約車使用,可行駛的距離在10公里以上?!?/p>
未來,滴滴出行 APP 還會上線“混合派單”模式,根據用戶路線需求,安排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服務。按照滴滴的說法,通過混合派單模式,通過以往的路況大數據,根據用戶的訂單路線,滴滴將適宜的訂單分派給無人駕駛車輛。
據媒體報道,目前,滴滴已分別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國加州獲得公開道路測試資格,積累了大量數據。
目前滴滴在中美兩地實際路測的里程達到 30 萬公里,共有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在進行日常路測,其中美國加州10輛,中國 30 輛。在上海,滴滴將首先部署3輛車進行內部測試,測試成熟后開始對公眾開放,并逐漸增加車輛,接下來還會額外部署 30 輛測試車。也就是說,滴滴的自動駕駛車隊在今年年底有可能達到70臺的規模。
關于滴滴的自動駕駛商業模式是怎么樣的?張博表示,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將開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是車廠把車造出來,然后將車輛一鍵投入到滴滴的平臺中,在每一單訂單中讓車廠分成。
他解釋稱,“滴滴沒有造車的計劃,不準備自己造車,但自動駕駛車最后是一輛車,你需要做大量硬件層面工作,無人駕駛車上路前要做大量的測試。傳統的 汽車 領域已經有了100多年經驗的積累,我們是非常希望能夠跟頂尖的合作伙伴來深度合作?!?/p>
據了解,今年7月,滴滴宣布獲得了日本 汽車 巨頭豐田的投資。雙方將設立合資公司,豐田將向滴滴和合資公司投資共計6億美元。
實際上,無人駕駛的投入巨大,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項目,也非常燒錢,現在美國比較頂尖的公司,每年燒錢大概在8億美元到10億美元。張博指出,當下自動駕駛正處于產業的回調期?!皟扇昵笆沁^于樂觀,很多公司都說2019年或者2022年要量產,在我看來這基本上不太可能實現?!彼J為,自動駕駛的回調期結束后將回到 健康 發展的軌道,技術仍需要4到5年時間才會真正成熟。
8月29日,滴滴出行CEO程維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圓桌論壇上表示,希望盡快推動無人駕駛載人測試在上海落地,并邀請普通用戶參與體驗。
長期來看,程維表示,下一步將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進入日常生活。相信自動駕駛,可以指數級降低交通事故。他表示,未來將更多的投入到自動駕駛公司,讓普通用戶在滴滴上可以打到一輛自動駕駛 汽車 。
智能網聯 汽車 發展推進迅速
據了解,2016年6月,由工信部批準建設的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 汽車 (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在上海嘉定國際 汽車 城正式開園,至今累計為70家企業提供1000余天次的測試服務。
據介紹,嘉定前期積累了非常扎實的路測數據,開放道路測試安全里程累計超過2.4萬公里,累計測試時長超過1200小時,無任何交通事故,測試結果有效支撐了示范應用牌照的順利發放,形成產業的良性循環。
2018年3月1日,上海率先發布了智能網聯 汽車 開放測試道路,并向上汽、寶馬等車企發放了首批智能網聯 汽車 開放道路測試牌照,隨后在2018世界智能網聯 汽車 大會上將開放道路測試范圍增至11.1公里。
2019世界智能網聯 汽車 大會宣布,第三批智能網聯 汽車 開放測試道路在大幅延長里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測試應用場景的豐富性與多樣化。在原有11.1公里的基礎上,新增42.5公里,長度達到53.6公里,覆蓋面積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類型與等級的道路,測試場景由350個增加到1580個,將智能網聯 汽車 的活動范圍伸展至生活中的各個場景,工業區、商業區、交通樞紐、住宅區等。
目前,上海已經推動上汽、寶馬、圖森、初速度、華為、仙途智能、上汽大眾、上汽商用車等11家企業獲得了26張開放道路測試牌照,其中9家均在嘉定展開測試,基于嘉定良好的測試環境和服務,車企實現了可持續創新和技術升級優化。
會議 介紹,車企還進行了可持續創新和技術升級優化。其中上汽對車輛傳感器融合技術、決策算法、車輛舒適性等進行了優化;寶馬高精度定位的覆蓋范圍從80%提升至98%,跟車行駛時距及最高車速、車道變更控制精度等都得以提升。
此外,2019世界智能網聯 汽車 大會還向中智行、吉利 汽車 頒布首批長三角測試牌照。
今年9月7日,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委會第三次全體 會議 期,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導,共同簽訂了《長江三角洲區域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互認合作協議》。該《協議》可以有效規范測試行為,加強檢驗機構協調合作,加快智能網聯 汽車 的技術研發進程,促進車聯網應用快速落地。
《上海市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二條指明,對已獲得江蘇、浙江、安徽的省級或市級道路測試牌照的申請主體,在符合相應測試評價規程的條件下,提交已開展道路測試的相關報告等材料,經第三方機構評估和推進工作小組審核通過,可按適當的簡易程序獲得上海市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資格。
這意味著,今后在上海的智能網聯 汽車 開放道路上,會經??吹介L三角其他地區的測試車輛。
“
Chinafundnews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自動駕駛成熟度報告出爐,中國排名第20,榜首國家令人意外
文/張一
不到一周前,上海推出了首個中心城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位于金橋。這也是國內超大型城市率先開放的中心城區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場景,上海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再也不用只能在臨港、奉賢以及嘉定這些偏遠的“無人區”打轉轉了。
上海不是國內自動駕駛車輛測試最火熱的城市,以測試企業和自動駕駛測試車牌及路測里程計,上海只能排第三位,排在前兩名的應該是北京和長沙。
根據《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2019》報告中的內容,截止2019年底北京已累計開放151?條、總長?503.68?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有?13?家企業的?77?輛車參與了道路測試,路測總里程達?104?萬公里。
而據畢馬威會計事務所(KPMG)最近發布的?2020?版《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這份報告一共提及了五個自動駕駛發展比較不錯的城市,這其中就包括北京。
當然這份《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報告最有看點的地方,是它評估了全球總計30個國家和地區的自動駕駛部署與準備情況,評級排名細分為四個維度:政策和立法、技術和創新、基礎設施、消費者接受程度。
而中國在這其中的排名并不顯著,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國際上不同地區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參與情況。
▲數據來源畢馬威
而在總計30個國家和地區中,關于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四個維度綜合評分最高的地區你絕對想不到,它是新加坡。
新加坡在消費者接受度和政策立法兩個維度均排名第一位,而在新加坡國內有十分之一的公共道路被開放用于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且不說這個政策支持力度,新加坡獨特的國家環境恐怕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身為發達國家且國土面積不大,道路建設自然擁有很多優勢,且又因為是小國在一些政策法規上反而也會擁有更高的靈活度。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Tonomy在新加坡測試無人駕駛出租車
排名第二的則是荷蘭,其自動駕駛基礎建設維度排名第一位,在政策立法方面排名第三位。
據報告內容,在荷蘭,有80%左右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點位于居住區附近,這意味對于自動駕駛測試車輛來說,因為道路環境更接近真實交通情況,路測數據的含金量會更高。另外,在荷蘭人均電動車充電樁數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從長遠看這同樣有利于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排名第三位是挪威,同樣是國土面積不大的發達國家,挪威的突出點在于消費者接受度和技術創新方面。而細數這份排名,很容發現,除美國外在排名靠前的國家中大多數均為國土面積不大的發達型國家,比如排在后面的芬蘭、瑞典、韓國等等。
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中,有且只有美國一個大國還是挺有意思的現象。這其實無可非議,這份報告中畢馬威調查的關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有44%總計420家公司總部位于都美國,基本上常為大家熟知比如特斯拉、谷歌、Uber、Waymo等等都是美國公司。
而在美國加州,每年自動駕駛頭部企業的路測試里程更是一騎絕塵,導致美國總排名排在第四位的主要還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和政策立法上。
也可以看出,這個排名就是偏向于不同地區的自動駕駛落地前景的。畢竟未來很有可能的是一項新的技術在美國誕生,但最終成功率先實現應用的卻是在一個政策法規都更靈活,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更易實現配套的發達型小國家。
最后對比一下中國的排名,中國排名第20位和去年的排名相同,四個評價維度中排名靠后的和美國一樣都是政策立法和基礎設施方面,這兩個單項排名第21和22位。
基礎設施方面其實更偏向理解是道路環境的復雜程度,畢竟在國內有開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基本都是大城市,相比起道路建設,國內道路上行人、各種非機動車才是自動駕駛車輛發展的難點。
此外,這份報告還指出中國在數據共享做的不夠,對高精地圖的發展會有影響,但在行業伙伴關系上卻排在了30個國家中的第一位。
另外,而5G基礎建設的加入也會加快自動駕駛發展的步伐,中國的年輕人對于自動駕駛的接受度很高??偠灾?,雖然這份排名中中國的排名目前并不靠前,但發展潛力很大,有短板但也有遙遙領先的優勢。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百度Apollo上海開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易車訊 對于未來出行的規劃,自動駕駛是目前車企以及科技公司繞不開的技術話題,特斯拉、小鵬汽車、華為、百度等企業均在此領域內深耕多年,旗下產品或投入到市場或進入到車企,反饋頗為不錯。
上海是百度Apollo開放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第5座城市,是“蘿卜快跑”的重要落地示范城市。即日起下載“蘿卜快跑”App,符合條件的志愿者可在每天9:30至23:00體驗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據了解百度Apollo在上海開放的示范應用路線將分階段、有序覆蓋150個試乘站點,示范應用場景非常豐富,涵蓋“居民區、商業區、辦公區、軌道交通以及公共交通線路等”,可滿足用戶公共交通接駁、日常通勤、商務休閑等體驗出行需求。示范應用期間,將充分保障試乘志愿者人員和道路運行的安全有序。
試做自動駕駛車輛,體驗如何??
9月12日上午,編輯自己也親身體驗了一次蘿卜出行。首先車輛采用的紅旗H5S,不同的地方在于車身上方有9個視覺探頭組成的儀器。內部是駕駛位做了一位司機,當然全程他并無進行駕駛操作,更多時則像一位“駕駛管家”,提醒你系上安全帶以及空調是否合適等。
從嘉定區墨玉南路888號上海國際汽車城大廈出發,體驗了約6公里自動駕駛示范應用路段。行駛過程非常流暢:拐彎,紅綠燈識別,偶遇的行人都在安全距離外完美無誤的避開。試乘體驗頗為不錯。
編輯也隨機抽訪了市民對于自動駕駛落地上海的看法,主要看法分為兩點:第一,對新時代的AI技術的革新表示贊許,并對自動駕駛對人們生活方式和出行的改變表示期待。第二:傳統出行習慣的猛然改變在思維上需要適應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擔心是安全問題。
的確,當有突發性意外發生時,自動駕駛將會如何應對?駕駛系統畢竟屬于機器系統,如果本身出現故障那么車載智能化系統又將如何處理?
對此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表示:經過多年技術積累,百度Apollo不斷將自動駕駛核心優勢釋放到汽車智能化領域,助力車企打造具備持續進化能力的智能汽車,為用戶提供“開車放心”“停車省心”“用車順心”的智能汽車體驗。
從編輯本身角度來講,近兩年自動駕駛安全問題隨著交通事件的發生,已然成為輿論的焦點,對此希望百度Apollo在交通事故這一環節內一定要做到零容忍。
技術領跑,上海成就自動駕駛科技?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加速落地,與上海目前的政策密不可分。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必須時刻保持走在科技發展的前沿,在產品研發和示范應用方面必須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其中,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條件和支撐。
據了解上海一共向25家企業、234輛車頒發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資質,企業數量和牌照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就在7月16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會同相關部門正式公開《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范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為自動駕駛落地應用創造更佳的政策環境。未來三年,上海嘉定區將逐步以“四全一融合”場景布局為重要目標,推動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域開放,發揮先導區示范作用,與自動駕駛企業共同探索未來自動駕駛出行的商業化場景
布局廣泛 ”蘿卜“計劃三年服務三百萬?
目前,隨著AI技術與自動駕駛產業的結合已經參與到生活的實際應用之中,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已進入探索規?;瘧寐涞氐碾A段。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已累計接待乘客超過40萬人次,測試里程超過1400萬公里,自動駕駛專利數量超過2900件,在北京、廣州、長沙、滄州四城開放載人服務。這些數字是百度開啟下一階段規?;虡I運營的堅實基礎和底氣。
未來,百度Apollo將開拓更多運營城市和出行場景,解決更多出行痛點。Apollo正在用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化、智能交通三大業務,全面引領汽車與交通產業的智能化變革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出行方式。
隨著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車輛在上海面向志愿用戶開放試乘,百度Apollo距離實現未來3年落地30城、服務300萬用戶又前進了一步。
重磅!上海傳來大消息——無人車,正式上線
“未來已來,無人可擋!”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未來已來,無人可擋!
剛剛,上海傳來大消息——無人網約車,正式上線!
近日,上海智能網聯 汽車 規?;d人示范應用啟動,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后,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
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范圍僅限于在上海開放測試道路上,路線經過 汽車 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用戶通過滴滴APP在開放道路范圍內選擇起終點,可免費體驗自動駕駛服務。
“怎一個爽字了得!”實地乘坐過的網友如此總結自己乘坐無人車的便捷體驗: 只要在手機上一鍵下單,不到一分鐘無人車即可到來。上車之后需要先掃碼,用來確認乘客身份,然后直接語音對無人駕駛系統發布指令, 汽車 就會開始自動行駛。此外,無人車的智能設備會自己檢測你是否已經佩戴了口罩。到達目的地,不需要付款,也不需要其他等待時間,直接在手機上點擊確定到達,就可瀟灑打開車門,走人?。?!
滴滴的無人車,還得到了央視的大力宣傳,花了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報道,央視著名段子手朱廣權還送上了一副對聯——
兩個黃鸝鳴翠柳,自動駕駛也能走
閑敲棋子落燈花,自動駕駛送到家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無人車上線的時間剛好選擇在了一個下雨天。 6月27的上海,大雨傾盆。而大雨會干擾自動駕駛車輛的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形成“噪點”,這就相當于大雨遮擋了駕駛員的視線,讓駕駛員“視力變差”,對駕駛形成一定的阻礙。同時,雨天的環境,雷達對行人打傘以及其他障礙物的識別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下雨天還會影響 汽車 輪胎抓地力,這也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系統提出了更大挑戰。
滴滴的無人車級別,號稱是L4的高級別,已經進入全球頂級水平的梯隊。 SAEInternational(國際 汽車 工程師協會)對自動駕駛的技術階段有一個全球比較公認的分類,總共分為:L0、L1、L2、L3、L4、L5六個等級。L0是人工駕駛,L1是輔助駕駛,L2是半自動駕駛,L3是高度自動駕駛,L4是超高度自動駕駛,L5是全自動駕駛。目前階段,全球的自動駕駛技術都還沒有達到在任何天氣和任何條件下都能駕駛的最高等級L5,滴滴所在的L4已經是最高水平。
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無人駕駛應該是 科技 企業和傳統車企的專長,為啥是滴滴率先出圈?
大家可能沒想到,滴滴作為一家網約車企業,反而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落地場景來看, 普通C端的消費者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接受無人駕駛的,除了安全性考慮之外,還有成本高、場景限制、安全性方面的考慮,你不可能花大價錢買一輛使用范圍極其有限的車,而且C端的消費者要求的是L5級別,現有技術水平還無法達到。
但是網約車具有天然的使用場景,且行駛路線相對固定,龐大的運營網絡將為自動駕駛的測試運營和應用落地提供堅實支撐。
從基礎技術來看, 人工智能是要越學習才能越聰明,而網約車所擁有的海量出行數據,恰恰是能幫助人工智能在感知和路徑優化方面進行迭代和升級。數據顯示,滴滴通過旗下網約車服務在中國400個城市每天提供兩到三千萬次的出行服務。按照每單保守5公里有效里程數據計算,一年下來的累計里程數超過300億公里,這又是其他企業難以匹敵的優勢。
而對于滴滴本身而言,一直野心勃勃想要IPO的它,也太需要在資本市場上講出一個新故事了。
在國內三大獨角獸“TMD”行列之中,滴滴顯然是最慘的那個, 曾經估值排名第一,但兩年前的“順風車”事件之后,滴滴估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經縮水超過40億美元。
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滴滴在新一輪40億美金融資中估值約為560億美元。但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截至2019年6月,滴滴估值為5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51.7億元)。
而滴滴的最大對手美團卻一路高歌猛進。 截至6月26日收盤,美團總市值為10226.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9338.1億元)——幾乎為滴滴估值的3倍。
此外,滴滴的網約車業務更是遭遇了“天花板”,幾乎占市場90%地位的它,再沒有多大的突破空間。2020年一場疫情,更是讓滴滴的網約車業務遭受暴擊。
想要IPO的滴滴,太需要一個漂亮的故事了。 所以我們看到今年的滴滴動作頻頻,又是急著送外賣、跟美團搶生意,又是急著去送貨、搞貨運業務,前段時間還搞起了社區團購;但是相比這些,自動駕駛顯然更能打動投資人。
無人駕駛,不僅是滴滴的夢,也是每一家出行企業的夢。 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就設想過這樣的未來:自動駕駛出租車在街道上漫步,送貨無人機在頭頂飛過。有研究顯示,預計至2023年,自動駕駛的全球營收將達到1731.5億美元。
對于出行企業而言,誰抓住了自動駕駛,誰就抓住了行業的未來。因此,各大企業的自動駕駛部署進程都是如火如荼。
高德,前段時間在上海嘉定展開了測試。 4月27日,高德打車宣布接入AutoX無人車,即日起,上海市民使用高德地圖,搜索“無人車”即可進入報名頁面。首期將開放上海嘉定區部分區域,起終點包括商圈、學校、交通樞紐等。
百度無人車,在長沙登陸。 4月20日,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正式落地長沙,用戶通過百度地圖、百度App“Dutaxi”小程序即可一鍵呼叫并免費試乘。百度此次在長沙投入了45輛無人駕駛出租車,有運營時間規定,但沒有里程限制。
特斯拉,100萬輛無人車即將出爐。 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仍計劃在今年年底推出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本月初,特斯拉還透露了一項名為“哨兵模式”的類似功能的更新。這是特斯拉電動 汽車 的監視功能。哨兵模式用于通過多個攝像機錄制視頻,以監視車輛外部的任何故意破壞事件。
曹操出行,也是蓄勢待發。媒體報道顯示,吉利 汽車 旗下的曹操出行將在今年下半年測試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到兩年后亞運會期間,計劃運行范圍將覆蓋杭州主要區域。
首汽約車也與阿里展開合作,4月有消息傳出,首汽約車與阿里云已開啟基于5G邊緣計算的網約車移動業務合作試點項目,雙方將共同 探索 5G時代邊緣計算在出行領域的應用和拓展。
一個又一個的信號顯示——無人車,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你就可以隨時隨地、一鍵約車,無需擔心疲勞駕駛、路怒癥的侵害,當然,你自己的駕照也可能是白考了!
對于車主而言,未來你甚至可以讓自己的座駕,需要時為自己服務,不自用時自動跑出去為你賺錢!
而司機,無疑是最危險的一個群體! 就像當年 汽車 發明之后,再也不需要馬車夫一樣,現在龐大的司機群體,也需要思考未來何去何從。
事實上,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的進程被大大加速,人工智能的替代作用,正在每一個領域上演:外賣領域,無人車送餐;酒店民宿里,機器人服務;建筑工地上,機器人蓋樓.........
我們越發需要緊迫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也會被取代。根據斯坦福教授卡普蘭統計:美國注冊在案720個職業,將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劉強東也說:未來在京東員工數量減半,每天只需工作2-3小時,將全面實現“無人公司”,用AI技術顛覆傳統管理與服務方式。
無論如何,未來已來,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系好安全帶!
關于上海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和上汽自動駕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