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需求)
今天給各位分享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分析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需求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是怎樣的?
- 2、2020年1-4月新能源乘用車區域市場分析
- 3、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 4、在電動車“隱形冠軍”的工廠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是什么?
- 5、全球新能源汽車供給和需求深度解析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是怎樣的?
? ?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不同的發展方向,比如插電式混動車、增程式電動車、純電動汽車。下面我來說說這幾種車型的發展現狀:
? ? ?首先,插電式混動車輛在沒有電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作為傳統車輛來
使用,可以視為新能源車輛的過渡方案,使用環境已無限接近燃油車,使用體驗已無限
接近純電動車。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插電式混動是在原
本的燃油車基礎上進行改動,所投入的成本
較小,可投產的時間周期更短。因此很多車
企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插電混動產品。
主要缺點:由于插電混動車輛是在原車型的基礎上
在增加了一套混合動力系統,包括電池和電
機等,所以對比傳統車型,車重會顯著增加。
? ? ?其次,增程式電動車的主要優點,是車輛的發動機會一直工作在最有效率的區
間,會比較容易達到經濟的油耗水平;車輛由電機直接驅動,在使用體驗上可以獲
得電動車的使用體驗,即可以獲得恒定扭矩
輸出,線性的加速;是車輛仍然靠加注燃油,
驅動內燃機來產生能量,因此沒有純電動車
的里程焦慮。
主要缺點:
增程式電動車的缺點同樣也很明顯,主
要包括以下兩點:首先因為仍然是靠電動機
驅動車輛,雖然在城市道路工況可以獲得較
為經濟的能耗,但是受限于電動機的工作原
理,而且車重較重的原因,車輛在高速道路
行駛時能耗表現較差。其次,因為車輛需要消耗燃油,依靠增程式電動車產品,還是無
法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
? ? ?最后,純電動汽車因為使用了電動機,
可以直接解決內燃機車輛的發動機噪音,抖
動,排放問題。在使用成本上,用電成本通
常只有用油成本的一半左右,如果考慮晚間
谷時電量,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同時對于
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也有幫助。在后期的車輛
使用保養方面,對比燃油車需要更換,清洗
發動機相關零部件,電動車只需要定期檢查
電池和電機等組件即可,非常便利。
主要缺點:
純電動汽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續航里
程短,主流的續航里程在 500km 左右,考慮
到其他車載用電器的電耗和高速情況下電耗
增加,實際情況中這樣的續航里程只能應付
日常的通勤。如果要應對中長途的出行,那
么旅途中的充電就無法避免了。這就引出了
電動車使用的另一個問題,充電時間過長。
2020年1-4月新能源乘用車區域市場分析
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表現相對較低迷,但疫情后的市場呈現逐步改善特征。其中出租表現改善,限購地區的新能源私人需求不強,新勢力乘用車私人表現相對不強,合資企業與自主品牌新勢力企業較強。
1 、20年新能源車保險特征表現
2020年1-4月的新能源車保險達到16萬臺,同比下滑40%,而其中4月份同比下滑2%,疫情對新能源車上牌影響不是很大。
2020年1-4月新能源車增長總體較平穩,這主要是車市的上牌與廠家銷量的不同步。因此4月的占比稍高,1-3月偏低的情況。
2 、乘用車增長特征
乘用車的私人消費增長總體較慢,補貼波動導致的增長規律明顯。新能源乘用車上牌走勢相對復雜,雖然19年總體1-6月同比增長較好,但仍屬于相對較低水平。
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全年的銷量中,新能源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改變了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銷售規律,每年1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高峰對全年銷售貢獻度極高。
由于部分企業由于部分盲目跟風發展新能源車,導致傳統車市場受阻,傳統車技術提升緩慢,部分自主品牌企業加速倒閉退出。
3 、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特征
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產品朝純電動、中大型SUV化方向發展。新能源乘用車的產品逐步走上穩定,大中型乘用車成為主力,純電動SUV市場也有逐步恢復的特征。
4 、新能源乘用車用途特征
新能源乘用車的出租租賃類占比逐步提升。純電動2020年租賃的占比相對2019年同期稍有下降。
單位性質的純電動乘用車基本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車還沒有太大市場,或者市場逐步萎縮,這也是補貼減少導致的新能源乘用車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乘用車的市場是波動巨大的市場,但2020年電動市場似乎持續低迷,出租租賃市場受沖擊巨大。
5 、區域市場的表現在逐步改善
純電動乘用車主要在限購特大城市需求較強,2020年純電動乘用車在特大城市,占到總銷量44%,較2019年提升8個百分點,這也是說明限購城市的純電動車市場需求較為綜合全面,
插電混動的限購市場的需求逐步下降,從2017年的85%下降到2018年的66%,下降到2020年的45%,體現了整個限購城市市場的需求萎縮更快,同時也體現了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有較強市場適應能力,,
6 、插混與電動乘用車的需求差異
目前看非限購城市的插電混動車占比逐步提升,大城市從2017年的0.1%上升到2020年的0.8%,而限購城市常規車從2018年5.5%下降到2020年的3.5%,也體現了限購城市的新能源車的需求相對電動化,而插電混動在限購城市的需求,2020年較2019年的占比下降.
目前看限購城市的純電動車占比大幅提升,從2017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10%,而非限購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車的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都在2%左右的水平,
普通混合動力市場在全國各地市場占比都持續增長,尤其在限購城市,普通混合動力車市場占比達到4%,4月份也達到4.4%的最高水平,
在其他各地市場的普通活動,為市場的占比也呈現持續提升的特征。
7 、出租租賃領域表現改善
各廠家也在努力推動出租市場的滲透,各類企業都在出租 汽車 租賃市場滲透,表現積極突出,有北汽基地,廣汽,長安,東風,一汽等表現突出,網約市場滲透率都相對來說較高。
新勢力企業的出租網約占比率相對較低,特斯拉及蔚來 汽車 ,小鵬 汽車 ,合眾 汽車 的新能源滲透率在網約車滲透率都比較低。
。
8 、各區域市場的企業差異化很強
各地出租市場的表現相對差異化較大。今年表現較強的出租市場是廣州,上海,北京、杭州、濟南等。
其中各個廠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場表現也是差異較大。本地產品在本地出租市場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杭州市場,深圳市場,還有天津市場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現相對優秀。
總體來看,異地表現相對較強的,比如說濟南的北京現代、??诘臇|風乘用車,杭州的上汽乘用車,深圳的廣汽乘用車以及天津的廣汽乘用車,梁山的吉利 汽車 ,蘇州的北汽新能源都是在出租領域表現相對較強的,
私人插電混動市場,呈現本地品牌相對較強的特征,當地消費者對本地車企更加信任。其中上海的上汽乘用車,深圳的比亞迪,天津的一汽豐田,都是屬地企業表現相對優秀。
在插電混動市場合資品牌的表現相對優秀,其中上汽大眾,華晨寶馬,東瑞達起亞等都有在部分市場表現相對優秀的特征。
理想 汽車 4月份在插混市場表現相對優秀,在廣州市場,西安市場和鄭州市場以及北京市場理想 汽車 都是占比最高的,跑遠了寶馬都要這樣,
私人純電動市場的特色相對鮮明,高端化趨勢極其明顯,除了北京是比亞迪表現優秀,天津市合眾新能源上一批車,柳州市上汽通五菱,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在市場低迷期的特斯拉表現相對優秀,與此同時,未來 汽車 成為純電動車的高端市場的第2位,小鵬 汽車 成為第3位,而傳統造車企業在私人表現的并不突出。
造車新勢力的未來 汽車 ,小鵬 汽車 ,威馬 汽車 ,表現都是很不錯的,
天津市場,柳州市場的新能源車私人車市需求相對較好,體現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企業運作的努力。
9、北京市場走勢
北京市場2020年新能源車市場走勢相對較強,3月銷量達到8800臺。則2018年新能源車指標相對緊張以來,2019年北京新能源車市場跟全國走勢基本相近,3~6月份呈現超高增長的特征,這是補貼退坡和指標發放節奏帶來的促進效果。
今年北京市場新能源車表現相對弱于2019年4月的表現,按道理北京市場的新能源車需求相對旺盛,疫情影響下急速購買的特征應該相對明顯,但今年特斯拉波動大,導致4月份的銷量偏低。
10、上海新能源市場走勢
上海市場的新政策走勢與北京市場明顯反差,2019年走勢極度平穩,只有2019年6月份新上海新能源車呈現一個小爆發增長特征。
今年4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車市場銷量達到5820臺,相對去年也屬于高位水平,體現上海的新能源車需求被有效拉動。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團(600104.SH)、蔚來-SW(09866.HK)、理想汽車(02015.HK)、小鵬汽車(09868.HK)、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數據:產銷規模、競爭格局、滲透率
行業概況
1、定義
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指進行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活動的企業集合。
新能源汽車按照能源供給和應用領域,有兩種分類方式,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型企業已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按照用途可劃分為乘用車、商用車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等應用領域。
從新能源汽車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參與企業來看,上游企業包含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寧德時代、大洋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主要有比亞迪、上汽集團等國產企業以及特斯拉、寶馬等外資廠商;而下游主要有國家電網、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車充電及后市場服務商。大型企業如比亞迪等,已經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行業發展歷程
“八五”期間,政府開始組織相關部門展開了對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隨后電動汽車列入國家攻關項目。歷經了一系列策劃之后,201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從試點到全面,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歷經轉型階段,由“政策導向性市場”逐漸向“市場導向性市場”轉型。
行業政策背景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規劃涉及購置補貼政策、節能減排政策、電池充電樁配套產業政策等,部分匯總如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產業發展現狀
1、新能源汽車供需水平較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優惠,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上升;隨后2016、2017年受到騙補事件及補貼倒退的影響,產銷量增速放緩。至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基礎上再退坡2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爆發式增長,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車不再享受補貼政策也是企業在2021年加大生產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達到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6%。2012-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2年的1.28萬輛到2021年的352.1萬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可以看出我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率呈現波動性,范圍在95%-103%之間,在合理的范圍內小幅波動,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供需較為平衡。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率為99%。
2、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口規模呈擴大趨勢。2021年全年進口新能源汽車14.37萬輛,同比上升10.03%。
注:海關總署的新能源汽車統計口徑包括混合動力客車(10座及以上)、純電動客車(10座及以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以及純電動乘用車。
2017-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車22.29萬輛,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及出口金額都大幅上升,總計出口量55.46萬輛,同比增長148.8%,在出口金額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金額為10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
2017-2020年,我國新能源進口量大于出口量,處于貿易逆差狀態。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額首次大于進口額,由貿易逆差轉為順差。
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速上升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在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13.4%,較2020年大幅上升。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注冊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其次為江蘇、山東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亦較多。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數據截至2022年9月14日。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市公司的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企業數量最多,其中不乏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小鵬汽車(09868.HK)等龍頭企業。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企業數量亦較多,有亞星客車(600213.SH)等上市企業,安徽省有蔚來-SW(09866.HK)、江淮汽車(600418.SH)、安凱客車(000868.SZ)、漢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業。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
2、企業競爭格局
依據乘聯會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到58.4萬輛;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實現零售銷量43.11萬輛;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國,實現零售銷量32.07萬輛,其他企業排名如下: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退坡,競爭加劇
隨著我國新能源政策補貼退市,市場進入轉型階段,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趨勢如下:
2、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接近800萬輛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在電動車“隱形冠軍”的工廠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是什么?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是消費者的認可和電池技術的突破,所以只有突破電池技術才是剛需。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是什么?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市場更多地是由政府的方向標志造成的。在未來,新能源汽車需要更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市場,以便與傳統燃料汽車競爭。就像人們對特斯拉的青睞一樣,客戶不能簡單地為電力和能源方式的轉換付費,而是更喜歡為適合自己的智能產品付費。因此,在價格和應用場景方面,如特斯拉和威來汽車所屬的優質市場,仍然會有一定的消費群體,但不會很大。
對于10萬以內的中低端市場,如果成本和價格平衡良好,在許多三、四線甚至四五五線農村市場,可能會有大量的整體目標消費群體。此外,由于使用和維護成本較低,未來出租車和在線租車市場的汽車電氣化大勢所趨。
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采用綠色能源,如電力工程、太陽能、氡氣等。,而不是點燃汽油和柴油機。這樣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從而達到環保的目的。目前,大多數燃油汽車每公里需要0.8元左右的燃油費,但電動汽車只需要0.2元。此外,其電機結構相對簡單,不易損壞,不需要定期維護。燃油車輛采用復雜的機械系統。對于汽車來說,后期維護成本很高。新能源汽車不需要限制數量。
由于嚴重污染,為了緩解環境效應,許多地方采用汽車數量限制的形式來限制私家車的出行。然而,新能源汽車似乎零污染、零排放,因此不在數量限制范圍內,出行更方便。對于普通人來說,沒有必要擔心由于交通限制而難以駕駛。一般來說,新能源汽車采用新技術和新結構,降低了成本。隨著綠色能源的快速發展、智能駕駛的巨大發展趨勢、戰略等底層驅動因素,以及現階段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相對較低份額,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具有特別大的室內空間。
全球新能源汽車供給和需求深度解析
總覽:全球新能源 汽車 三大核心地區:中國、歐洲、北美
中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體量位居全球第一。
歐洲:新能源 汽車 即將放量,增速最高。
北美:新能源 汽車 主要依靠特斯拉產品力驅動。
中國:體量全球最大,產品百花齊放
產銷:2020年產銷預計120萬輛,體量最大,下半年迎接高增長;2025年產銷預計484萬輛(乘用車),2020-2025年復合增速34%;
政策:雙積分整體壓力較大,車企壓力在消化CAFE負積分,且出現結構性短缺;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壓力較大;
車型:2020H2新車型持續投放,以比亞迪漢、宋PLUS、蔚來EC6、大眾ID.4(投產)為代表的車型相繼投放市場;
歐洲:增速全球最快,車企積極備戰
產銷:2020年產銷預計90萬輛,下半年持續高增長;2025年產銷預計487萬輛,2020-2025年復合增速40%,為全球最高;
政策:碳排放法規要求極其嚴格,車企面臨巨額罰款壓力;其中以大眾、PSA、戴姆勒等車企降排壓力較大,提升新能源產銷動力
較強;
車型:新車型密集上市,2020H2-2021年超過25款新車投放市場。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分析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需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分析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