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駕駛載貨車(自動駕駛大貨車)

    自動駕駛 1080
    今天給各位分享自動駕駛載貨車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自動駕駛大貨車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本文目錄一覽: 1、2021年,自動駕駛卡車迎拐點

    今天給各位分享自動駕駛載貨車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自動駕駛大貨車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2021年,自動駕駛卡車迎拐點

    撰文 鄭文 編輯 匡吉

    大潮退去,方知誰在裸泳。

    巴菲特此名句在各行各業,屢試不爽。自2018年以來,資本市場經歷過自動駕駛狂歡之后,逐漸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高研發投入與中短期發展的不確定性??駳g很快退卻,趨于冷靜。于是,時間再次展現魔法,更具商業化可能性的企業,浮出水面。

    走過純粹的資本狂歡、泡沫、冷靜的市場,自動駕駛在2021年來到了“場景攻守戰”階段。這當然意味著,對商業化落地的更細致 探索 ,企業們試圖剝離出更容易實現的場景,率先進行落地應用。

    至今,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場景已經很多,可分為港口、礦山、干線物流、末端配送、Robotaxi、園區物流等等。在諸多場景中,又屬干線物流被寄予最大的厚望,它被認為將是最快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場景之一。

    它也被認為是僅次于Robotaxi的第二大商業化應用場景。那么,我們對Robotaxi已經相對熟悉了,干線物流又是什么應用場景呢?其實我們常規所說的自動駕駛卡車,大都默認干線物流的場景落地。

    干線物流正是指在公路運輸網絡中起到骨干作用的線路運輸,主要特點是運輸距離長,運輸線路基本是高速公路,運輸車型則是以重型載貨車和牽引車為主。

    自動駕駛卡車市場規模并不小于離我們更近的乘用車市場,有外媒預測,到2027年全球卡車自動駕駛的規模將超過880億美元,潛在市場規模超過萬億。

    2020年以來,這一場景賽道升溫:頭部玩家加速賽跑,新玩家紛紛涌入。進入2021年之后,熱度更是不斷攀升,其中,以“頭部自動駕駛 科技 公司圖森未來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為標志性事件。自動駕駛卡車重新來到人們的談論話題中。

    頭部效應顯現

    隨著不斷的技術、業務 探索 :

    一條路上,圖森未來、智加 科技 、主線 科技 、贏徹 科技 、宏景智駕等 科技 公司,在產業定位與商業模式上逐步清晰,并逐漸形成優勢。他們也相繼與產業中頭部主機廠和物流場景方達成深度合作關系,搶占著生態優質資源;

    另一條路上,小馬智行、希迪智駕、清智 科技 等Robotaxi玩家,也跨場景而來,他們的差異化技術優勢成為他們入場的底氣。比如,小馬智行有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數據優勢;希迪智駕則是走“車路并行,以路帶車”的布局思路;清智 科技 則有多年商用車ADAS開發經驗,有客戶基礎優勢。

    提到自動駕駛卡車,就不得不提到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圖森未來專注于研發可商用的L4級別無人駕駛卡車解決方案。

    2020年圖森已經與卡車制造商Navistar和大眾旗下Traton展開前裝量產合作,共同打造并交付L4級無人卡車,該款車已收到了5700輛預訂訂單,按計劃會在2024年投產。

    目前,已圍繞托運人、承運人、鐵路公司、貨運經紀人、車隊資產所有者、卡車硬件合作伙伴打造了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AFN。

    同樣強大的還有智加 科技 ,它擁有L4級全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能力。除單車智能之外,智加 科技 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在干線物流場景的應用實踐,實現車路協同下的“倉到倉”場景L4級自動駕駛, 探索 未來智慧交通方向。

    智加 科技 已與全球十大卡車OEM廠商中的四家合作,包括中國最大的卡車制造商一汽解放和其他三家國外OEM廠商。今年年中,智加 科技 助力一汽解放推出的高級別自動駕駛重卡J7 L3將實現量產上市。

    說到量產車,就在剛剛開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嬴徹 科技 展示了兩款自動駕駛重卡的量產車型,分別與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聯合開發。因此,贏徹 科技 成為全球最早量產自動駕駛重卡的企業。

    這兩款重卡搭載的嬴徹軒轅自動駕駛系統,于今年3月發布,全棧自研。軒轅自動駕駛系統核心算法和軟件加速升級之后,“語義分割”優勢明顯,可實現即使在遮擋或是稀疏點云輸入的情況下也能準確辨別駕駛場景下的小物體。

    贏徹的高管團隊同樣不可忽視,除了有深厚自動駕駛基礎的嬴徹 科技 CEO馬喆人,還包括前百度機器人和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楊睿剛、前東風商用車總經理黃剛、前華為美國技術副總裁田琛、前圓通速遞營運中心總經理阿玉順。

    依托全鏈條的頂尖人才組合與可提供戰略資源的產業資本,嬴徹 科技 形成“全棧自研+重卡量產+運力運營” 核心能力。

    同樣是在人工智能大會上,跨界而來的小馬智行也刷足了存在感。今年,小馬智行成立卡車事業部“小馬智卡”,并獲得廣東省首張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正式形成“Robotaxi+自動駕駛商用車”雙輪驅動的業務布局。

    小馬智行副總裁、小馬智卡負責人李衡宇介紹,其以干線物流為重點的自動駕駛卡車已開展200多天的道路測試。5月11日,小馬智卡宣布獲頒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已正式開展商業運營,目前已完成約13,650噸貨運運輸,商業運營里程達37,466公里。

    對于后來者丟失的先發優勢,李衡宇似乎也并沒有那么擔心:“乘用車與商用車之間有很多經驗是可以遷移的,比如仿真系統、底層感知、控制的能力等。學習的過程會加速,因為已經有了駕駛的基礎和經驗?!?

    李衡宇在媒體采訪中強調,“我們從沒有把這些公司當做真正的競爭對手。我們的共同目標其實是要在各個領域、場景中解放人類勞動力,甚至做得比人類司機更好、更安全?!?

    再煎熬10 15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 社會 物流總費用為14.9萬億元,占GDP比重14.67%,而在物流運輸結構中,公路貨運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長期在70%以上,重卡保有量超過900萬輛。

    然而,這個具備萬億級規模的市場,60%的運力卻掌握在小型車隊和個體戶手中,這也直接導致安全問題成為公路貨運一直以來的最大痛點。2016年公安部數據顯示,我們貨運車輛在機動車中占比只有12%,卻制造了48%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圖森未來董事長陳默心中有這么一個理想狀態:“我們希望可以解放司機,希望司機可以做城配。運個貨,到那兒喝杯咖啡,抽個煙,卸貨,不是那么累。但是在高速公路上枯燥地駕駛,是非常折磨人的,而且危險,對其他周圍的車也危險。這是我們想為 社會 創造價值的點?!?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干的。

    “無論是從應用場景的復雜度和技術難度,還是從自動駕駛細分領域的商業化進程來看,卡車自動駕駛一定是最先落地的?!痹谏逃密囆袠I專家劉暢看來,卡車自動駕駛領域更有前景,但離量產應用依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的確,2021年自動駕駛卡車領域似乎迎來了非常不錯的拐點。

    已經有第一家上市公司,已經有量產車訂單,已經在真實環境中路測,上下游正在形成較強的戰略合作關系,但即便如此,整個無人駕駛卡車行業仍面臨巨大的商業不確定性。

    “從第一臺量產車出現開始,我們認為貨運全部無人化還需要10年到15年?!标惸脑拰嵲谇覛埧?。從宣布量產合作到新車真正下線,至少要3到4年。而要實現全無人化貨運,從量產車下線算起,圖森未來認為還要10到15年。

    在陳默看來,無人駕駛卡車商業落地的最大挑戰是匹配資源,無人駕駛需要非常多資源,上游需要主機廠,包括傳感器、芯片,大家配合才能把車做出來;下游你要想投向市場,那得有人用。

    自動駕駛干線物流產業生態包括以激光雷達、芯片、高精度地圖等新型零部件供應商與技術服務商,自動駕駛 科技 公司,商用車主機廠,物流場景方,以及云服務商、通信運營商等通信網絡服務商,產業鏈龐大。

    馬喆人觀點一致:“做自動駕駛的人,別一開始老想著要顛覆 汽車 產業,這是一個非常天真的想法。 汽車 產業鏈之所以有極其龐大和復雜的協作關系和結構,并不是因為它落后,而是有深層次的對安全、規模和效率的極致追求。自動駕駛一定能夠去撬動現有的 汽車 產業鏈,但它必須要和傳統的 汽車 產業鏈深度融合,而不是去顛覆它?!?

    而在這之前,這些 科技 企業能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不要死在黎明之前。這也意味著,圖森和同類公司還將持續燒錢,繼續找錢,繼續堅守黎明前的暗夜。

    自動駕駛燒錢是眾所周知的。領軍企業Waymo成立之初就開始挑戰L4級高階自動駕駛,每年花費近10億美元。

    國內領頭羊圖森未來盡管前后共獲得5700臺卡車訂單,但訂單還尚未交付,連年虧損是常態。在圖森未來的招股書中,顯示2018年 2020年公司凈虧損分別是4,501.8萬美元、1.45億美元和1.99億美元。最新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凈虧損3.85億美元。虧損面持續擴大。

    所幸一樹楊梅足夠令人垂涎欲滴。

    根據億歐智庫的測算,2030年中國干線物流重卡保有量將達到627萬輛,自動駕駛干線物流潛在經濟效益將達14,045億元。綜合考慮技術、供應鏈、政策與法律法規等影響因素,2030年自動駕駛干線物流市場規模將達8,539億元。

    所以,熬著吧,誰堅持到最后就成功了。

    小型自動擋可以駕駛低速載貨車嗎

    不可以,準駕車型為小型自動擋汽車的(C2)不能駕駛證駕駛低速載貨汽車(C3),只有C1駕駛證才可以駕駛C3駕駛證的準駕車輛。(C1駕駛證可以駕駛C2、C3、C4的準駕車輛)。

    C類駕駛證及準駕車型:C1(小型汽車):準駕車輛:小型、微型載客汽車以及輕型、微型載貨汽車;輕型、微型專項作業車。其他準駕車型:C2、C3、C4。C2(小型自動擋汽車):準駕車輛:小型、微型自動擋載客汽車以及輕型、微型自動擋載貨汽車。C3(低速載貨汽車):準駕車輛:低速載貨汽車。其他準駕車型:C4。C4(三輪汽車):準駕車輛:三輪汽車。C5(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準駕車輛:殘疾人專用小型、微型自動擋載客汽車(允許上肢、右下肢或者雙下肢殘疾人駕駛)。

    智能跟隨載貨車預期效果

    顧名思義,自動跟隨技術就是讓一輛卡車自動跟隨在前車后面,只需要一名司機就可以駕駛兩輛卡車。搭載自動跟隨技術的卡車,彼此之間可以相互連接。

    假如后方司機長時間駕駛有點疲勞,想要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就可以和前方卡車連接起來。

    前車司機控制另一輛卡車后,可以給已經處于疲勞狀態的后方司機一個休息的機會。而且操作相當簡單,除了需要點一下按鈕開關,其他駕駛步驟跟自己開完全一致。

    自動跟隨系統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它的自動駕駛功能達到了四級,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一人開兩車。

    自動跟隨技術將雷達制動系統和V2V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可以讓后車完全模仿出前車的動作,減速、加速、轉彎、掉頭,這些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前車的指令可以第一時間傳輸到后車計算機上,自動跟隨系統在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也是相當智能化的。

    全球首輛無人駕駛卡車上路了,會給卡車司機帶來怎樣的影響?

    5月15日,全球首例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獲準在瑞典上路運營。

    看到消息驚呆了,無人駕駛這么快就來了嗎,駕駛員是不是要失業了。再詳細了解一下,發現擔憂過早。

    允許在道路上運營的是瑞典一家初創公司Einride開發的T-pod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拿到了公共道路通行許可,只能在瑞典中部城市延雪平(Jonkoping)工業區內通行,時速還不能超過5km/h,和人步行速度差不多。

    看到種種限制條件就知道被標題黨給騙了。T-pod在瑞典上路運營的性質和國內車企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差不多,只能在指定的道路上固定線路運營。大概就和國內一些城市無人駕駛的公交車,港口內試運營的無人駕駛卡車性質差不多。

    Einride的CEO弗萊克(Robert Falck)是沃爾沃前高管,他表示,明年將申請更多的公共路線許可。翻譯一下就是明年開發更多的測試路線。

    忽略T-pod上路測試的各種噱頭,它本身產品還是挺有意思的。專為電動化和無人駕駛做的外形做的就很科幻,沒有設計駕駛室,僅在車頭前部留了一點空間放電腦,是車輛實現無人駕駛的重要組成,相當于 汽車 的大腦,選用了英偉達專為自動駕駛 汽車 研發的NVIDIA DRIVE處理器。

    按照美國 汽車 工程師學會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分級,只有達到L4級才能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即便沒有人類駕駛員,L4級的車輛也會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

    T-pod取消駕駛室的設計就是因為它的自動駕駛級別達到了L4,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在關鍵時刻人工想要接管,只能通過遠程控制,一個操作員最多能控制10輛卡車,然而現在5G技術普及度限制了它的發展。

    沒有駕駛室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了貨箱空間,T-pod整車長度僅7米,寬度2.5米,貨箱可以裝下15個歐洲標準托盤,推算下來貨箱長度大約在6.4米。7米長的車能擁有6米多的貨箱,普通卡車肯定是無法做到的。

    為實現L4級自動駕駛,車身布滿了各種傳感器。車前、后四角各一個激光雷達監測周邊環境;正面,兩側有普通雷達監測物體位置和速度信息,前后再加上攝像頭讀取車道標記、交通標志,感知情景;三種傳感器組合實現了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最遠可以探測150米外的情況。

    T-pod設計總質量為26噸,和普通的3軸載貨車噸位一樣。第一軸和第二軸之間的軸距特別長,這是因為T-pod動力電池就布置在底盤中間,軸距越長才能布置更多容量的電池?,F在它配備的是200kWh的鋰離子電池,滿電續航里程200公里,對于一輛總重26噸的純電動卡車來說,200kWh電量就能有200公里續航是非常厲害的水平,能耗控制的很低。雖然運營的速度被限制在5km/h之內,實際上T-pod最高車速可以達到85km/h。

    無人駕駛的卡車到底能省多少錢?根據Einride的預估,與人駕駛的柴油卡車相比,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可以降低60%的運營成本。數據非常令人動心,大概這也是DB Schenker積極擁抱新技術的原因吧,畢竟現在歐洲市場駕駛員短缺,物流公司也在面臨各種壓力。

    Einride計劃在2020年底投放200輛無人駕駛卡車,目前除了DB Schenker,德國LIDI,瑞典Svenska Retursystem和五家財富500強的零售企業都訂購了Einride生產的無人駕駛卡車,依靠這幾家物流公司的訂單,200輛的目標有希望。

    T-pod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瑞典開始運營,短期內雖然不會影響到駕駛員,但是它告訴了我們一個比較可怕的事實: 長途無人駕駛暫時搞不定,短途可以。

    短途最常見的工況就是配送業務,線路基本固定,配送時間基本固定,無人駕駛卡車目前的性能剛好滿足這些需求。無人駕駛卡車半夜從倉庫出發,按照設定路線前往需要配送的網點,路上車流少,人流少,速度低一點沒關系,反正有整夜時間可以消耗,電腦不會疲倦,出于安全考慮,派一個人在后臺監控運行狀況就行。

    所以,短途配送駕駛員該警惕一下自己的飯碗了。

    文:陳接鋒

    微型自動擋載貨汽車有哪些

    【太平洋汽車網】微型自動擋載貨汽車有五菱宏光載貨車、華晨金杯載貨汽車、福田輕卡貨等。小貨車考慮到成本因素,一般是不采用自動變速的。

    小型自動擋的貨車目前比較少,但是載貨的確有不少,比如說五菱宏光載貨車、華晨金杯載貨汽車、福田輕卡貨車等等,目前都是有自動擋的,主要看是用于載什么樣的貨物了。

    如果是一般的載貨,比如說超市送點酒水啊,面包等貨物,五菱宏光就非常不錯,空間寬敞,而且只要c1駕駛證就能開,動力還很強勁,一次拉的貨也絕對不少。

    如果是一般的比較大的貨物,比如說是一些快遞啊,大件什么的,可以選擇華晨金杯,車身長,空間大,拉貨絕對是滿分,也是很多快遞公司比較認可的一款車型,當然,私人用來拉貨也是可以的、再看福田輕卡,這款車就比較寬泛了,想要拉什么貨都可以,只不過有些市中心是不允許這種輕卡進入的,所以,一般快遞公司都會選擇面包車來進行拉貨。

    總結:想要什么類型的貨車,是要根據拉貨的性質來選擇,不然買回來不讓進市區,那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

    自動駕駛載貨車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自動駕駛大貨車、自動駕駛載貨車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掃碼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