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算法工程師招聘(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招聘)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自動駕駛算法工程師招聘,以及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招聘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小米造車落戶北京?官網多個崗位招聘信息透露工作地點
- 2、學習無人機應用工程師,以后能從事哪些工作?
- 3、深圳立法率先為自動駕駛開道,脈脈網友看好未來前景
- 4、華為諾亞方舟北京年薪
- 5、小米造車“急”了,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發布大量招聘職位
- 6、“矛盾”的汽車業:一邊大肆裁員,一邊大喊難招人
小米造車落戶北京?官網多個崗位招聘信息透露工作地點
在正式宣布進軍 汽車 行業兩個多月后,小米似乎正在加快步伐。6月14日,小米公司的官網發布多個自動駕駛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
具體來看,招聘崗位涉及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決策規劃、毫米波算法、開發工具、前端平臺開發、嵌入式軟件、控制、感知、高精地圖、仿真平臺等,且每一項招聘啟事前,都有一個“急”字。除此之外,招聘信息顯示,上述工作地址皆是北京海淀。
上述招聘信息的發布,也被業內解讀為“小米研發中心總部即將落戶北京”。
不過,上述猜測并未得到小米方面的證實。
對于在京招聘多個自動駕駛相關人員,業內認為,北京在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的布局較早,自動駕駛相關 科技 公司及人才相對充足,但北京并非小米 汽車 研發中心的唯一選擇。
此前,就有跨國 汽車 零部件供應商曾透露,小米正計劃在上海安亭建立一個研發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在開始招聘北京自動駕駛工程師的同時,小米集團還投資了兩家位于上海的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公司。
6月3日,小米參與了位于上海張江高 科技 園區的縱目 科技 1.9億美元的D輪投資;6月8日,小米和高瓴、美團共同領投了位于上海的激光雷達企業禾賽 科技 超3億美元的D輪融資。
事實上自今年3月30日小米集團正式發公告宣布進軍造車業務以來,包括北京、上海、武漢等多地都被傳出正在與小米集團接洽,希望小米 汽車 落戶的消息。
不過,雖然小米造車花落誰家依然撲朔迷離,但小米正在加快造車步伐。自宣布造車消息以來,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各地考察,頻繁出入各個主機廠,包括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長城等成為小米的“緋聞對象”。
“支持小米 汽車 業務的發展,也在 汽車 領域合作,正在洽談項目”。6月13日,在2021中國 汽車 重慶論壇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公開表示,“與小米雷總我們有很好的合作關系,我們代工了大量的小米手機,是一個戰略合作關系,未來 汽車 業務上比亞迪將支持小米 汽車 的發展?!?/p>
6月8日晚,雷軍還曾現身保定長城哈弗 汽車 研發中心。盡管雙方均未對外公布行程內容,這被認為與小米代工計劃有關。
不過,今年3月份,長城與小米曾雙雙否認“由長城代工小米電動 汽車 并提供工程咨詢服務”的消息。
招聘自動駕駛相關人員、與比亞迪洽談 汽車 業務、出入長城研發中心,盡管小米尚未公布造車的最終方式,但業內普遍認為,要想快速推出產品,選擇代工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小米無論自建工廠還是代工都沒問題。但是小米造車需要搶時間,自建工廠的話,時間上耗不起。大家反復強調的一點是,與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相比,小米進入 汽車 行業時間比較晚,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盡快推出產品,這才是工作的核心?!贝饲?,威馬 汽車 首席數據官梅松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安 汽車 董事長朱華榮更是坦言, 汽車 產業具有復雜的生產技術和復雜的上下游供應鏈,各個環節風險巨大, 科技 創新公司應該看到傳統制造體系的復雜性,利用自身軟件等優勢攜手傳統車企共同利用好這些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風險。
而在6月9日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王傳福也公開喊話雷軍,“虧了1000億事小,浪費3年時間事才大”。
而縱觀當下的新造車大潮,蔚來、小鵬、理想規模不斷擴張,百度、360等相繼官宣跨界造車,如何掌握先發優勢,對小米而言至關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為加快造車步伐,小米曾以“股權加薪資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
盡管胡崢楠6月2日在其社交平臺帳號以“消息不實”予以否認,但隨后有消息稱,吉利研究院確已換帥。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學習無人機應用工程師,以后能從事哪些工作?
無人機應用專業是航空技術,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相結合的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無人機行業需要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優良,專業技術 精湛,實踐能力突出,能在無人機應用領域面向無人機操作、無人機維護和開發等不同方向發展,從事無人機 設備的操作、編程、維護以及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評論無人機應用專業是航空技術,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相結合的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無人機行業需要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優良,專業技術 精湛,實踐能力突出,能在無人機應用領域面向無人機操作、無人機維護和開發等不同方向發展,從事無人機 設備的操作、編程、維護以及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評論
深圳立法率先為自動駕駛開道,脈脈網友看好未來前景
無人駕駛迎來重要的時刻。日前,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發布,從8月1日起深圳無人駕駛就可以合法上路了。此次深圳在法律法規層面的率先開局,讓自動駕駛開始了提速跑的同時,也極大鼓舞了相關從業者,在職場社區平臺脈脈上,眾多網友看好未來前景,認為自動駕駛相關領域人才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圖片來自脈脈)
自動駕駛行業目前仍處于群雄逐鹿的發展期,多家科技巨頭入局但并未形成壟斷格局。按照脈脈網友的分析,自動駕駛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蘑菇車聯,momenta,元戎啟行,智加科技,贏徹科技,圖森未來,輕舟智航。這些專注出行方案的公司起步早,相對技術棧完整性會比較好,有一定先發優勢。第二類包括字節跳動,小米,華為,百度,大疆,商湯等科技公司。除了百度外,其他公司布局自動駕駛的時間都不長,優勢在于有現金牛業務,資金充沛。
(圖片來自脈脈)
不論是哪一類公司,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還是人才,在各大企業持續投入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技術崗待遇水漲船高。在脈脈招聘板塊,自動駕駛算法類崗位月薪在30-50K。
(圖片來自脈脈)
在脈脈網友發布的offer選擇的帖子中,蔚來、魔門塔、智加、贏徹四家公司給到的總包(現金+期權)都在100萬左右,這讓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慕了”。
(圖片來自脈脈)
不過,高薪的背后是對技術的高要求。據了解,自動駕駛算法崗位需要有深厚的C++底子和python經驗,還要掌握Decision Matrix Algorithms、AdaBoosting、Clustering Algorithms、K-means等算法,想獲得“金飯碗”,必須得有“金剛鉆”。脈脈網友表示,“自動駕駛現在要求真高,大廠經歷的簡歷都過不了”。
(圖片來自脈脈)
前景利好的背后,自動駕駛也面臨巨大考驗。有脈脈網友分析,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難度比大多數人想象得高,不能落地就沒法收費,只能靠融資。因此他建議,工程師在跳槽時應該多了解公司的戰略業務布局和營收情況。
此外,也有脈脈網友直言,部分自動駕駛公司吃相難看,“左手數倍薪資挖人,右手忽悠投資方”,建議網友在擇業時注意擦亮眼睛。
(圖片來自脈脈)
科技向前是發展的永恒規律。宏觀看,自動駕駛必然是未來趨勢,只是在落地普及之前還有政策、路況、商業化等問題需要時間過渡,對于相關從業者,保持自身的專業、掌握核心競爭力則是在不確定中獲得機會、收獲成長的唯一路徑。 @2019
華為諾亞方舟北京年薪
華為諾亞方舟北京年薪基本5000以上,具體要看你的級別,級別不一樣,年薪不一樣。
諾亞方舟實驗室是華為公司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實驗室,秉持理論研究與應用創新并重的理念,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創新,并為華為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支撐。本項目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神經網絡模型壓縮/加速(量化、剪枝、蒸餾等)、高效骨干模型設計(CNN、Transformer、MLP 等),應用場景包括但不限于分類、檢測、分割等。項目組兼顧理論創新和業務落地,在 AI 頂會每年發表論文多篇,并承擔華為公司內部多個重要業務。
小米造車“急”了,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發布大量招聘職位
6月14日,小米公司的官網開始陸續冒出關于自動駕駛的各類職位。
通過這張圖片,可以看出此次社招的細分工種十分豐富: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決策規劃、毫米波算法、開發工具、前端平臺開發、嵌入式軟件、控制、感知、高精地圖、仿真平臺等共20個崗位。且每一項招聘啟事前,都有一個“急”字。
這應該算是小米自己正式為造車發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當然,真的只靠小米目前的能力,3年里就能造出一輛車,十有八九是不可能的——就在發布自動駕駛職位的前幾天——本月8日,雷軍曾低調造訪了保定的長城 汽車 研發中心,雖然雙方均未對外公布此次行程的目的內容,但業內都認為與小米的代工有關。
而6月13日的2021中國 汽車 重慶論壇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更曾明確表示:“未來在 汽車 業務上比亞迪將支持小米 汽車 的發展,而且不僅是支持,比亞迪和小米在 汽車 領域的合作正在洽談一些項目?!碑斎?,之前就有分析人士估計,比亞迪與小米 汽車 的合作十有八九與電池有關。
據此次職位招聘信息中顯示地點推測,小米 汽車 十有八九地準備把研發中心放在北京,原因是北京地區的自動駕駛人才是全國最多的。
事實上,按照如今國內造車新勢力或自動駕駛技術獨角獸的“慣例”,不會只在一個城市設立重要部門,因而小米 汽車 的造車研發中心,很有可能不會只有一個。
比如,和小米手機有著深度合作的武漢。武漢市的有部門在小米加入造車混戰后,直接表示:會積極對接小米。
以及同樣擁有大量的 汽車 研發人才的上?!鶕蚵殘錾缃黄脚_LinkedIn領英在4月底發布的《智能出行領域全球人才洞察》報告顯示,北上廣是中國智能出行領域人才最多的城市。其中上海排名第一,放在全球領域也是比較高的。
據此前一家跨國 汽車 零部件供應商透露,小米正計劃在上海安亭建立一個研發中心。
統計顯示,早在2012年,小米就開始 汽車 技術專利的申請,往后每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相關專利增加。截止2020年,小米集團與 汽車 有關的專利已超8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6%。
但事實上,小米大部分設計造車的專利只能算“錦上添花”。多為諸如“ 汽車 鳴笛音量調節方法及裝置”、“疲勞駕駛檢測方法及裝置”、“控制車輛預熱方法及裝置”、“車載藍牙播報方法和裝置”等聽起來有趣,但并不“硬核”的“邊緣”專利。
公開專利信息數據顯示,相比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小米無論是在“智慧交通”,或還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專利數量均處于下風,且差距較大。
除了數量,在專利覆蓋面上小米也是最少的。尤其是在造車中難度和門檻最高,也是最能彰顯企業研發實力的自動駕駛。
覆蓋最全面的就是百度和華為。前者主攻“整車硬件架構”、“圖像處理算法”、“激光雷達處理算法”、“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片上系統”、“虛擬仿真測試”等,已經具備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的軟硬件全棧研發能力。而后者大部分的相關專利多為2019年底到2020年之間申請,處于“實質審查”階段,主攻“自動換道方法”、“軌跡規劃”等基礎功能。
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除了一些關于 汽車 級駕駛員監控系統(DMS)的專利,僅有一條關于自動泊車的相關專利。而DMS一般都是針對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而言的,對目前許多智能駕駛 科技 公司和造車新勢力開始主攻的L4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
或許這也是為何,小米開始社招“自動駕駛工程師”的同時,另外還投資了兩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6月3日,小米參與了縱目 科技 的1.9億美元的D輪投資;6月8日,小米和高瓴、美團共同領投了禾賽 科技 超3億美元的D輪融資。
這也是小米官宣造車后,首次在 汽車 領域進行投資。而且就目前情況看,這兩家公司是今年5到6月間獲得融資的16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里,獲投金額最高的兩家。
半個月不到的時間里,不差錢的小米一邊不斷拜訪車企尋求合作,一邊開始高額投資,及社招自動駕駛人才,展現出對造車的急迫感。
不同于消費類電子產品,雖然如今都說“軟件定義 汽車 ”、“智能 汽車 就是一部手機加四個輪子”,但事實上 汽車 產業鏈依舊是復雜且冗長的,更重要的是——對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極高。小米雖然不差錢,但在技術和經驗方面無論是與其它先行進入造車領域的互聯網/ 科技 大廠,或還是造車新勢力甚至是傳統主機廠,還有著較大差距。
就當前而言,與主機廠進行深度合作代工同時投資自動駕駛獨角獸,或許才是小米最為快捷的造車方式。
“矛盾”的汽車業:一邊大肆裁員,一邊大喊難招人
“裁員”二字似乎已經成為了當下車企每位員工心中的夢魘。
的確,當我們聽到連特斯拉都要全球裁員10%,很難不讓人頓感 汽車 行業真的“凜冬”將至。
在特斯拉之前,以理想、小鵬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相繼被爆出“人員優化”新聞,實際上也已烘托出了行業一片愁云慘霧的氛圍。
一般來說,“裁員”是指裁掉特定的對企業不合適的人,這當中的原因不外乎就兩個:一是是企業的現金流出現問題,二是企業業務需要進行調整這兩種。
好比蔚來在2019年就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裁員。彼時蔚來 汽車 創始人李斌發內部郵件稱,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將減少1200個工作崗位,目的是為了對公司運營效果進行優化及提升。
對于當下銷量節節暴漲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即便它們當中目前能實現盈利的仍寥寥無幾,但迫于資金壓力而進行裁員的需求似乎還沒有那么緊迫,畢竟他們手拿的現金流還十分充足;為此,他們裁員更多是出于人員結構調整的需求。
功夫 汽車 看到,不僅是特斯拉中國仍在持續招聘,并沒有受到其全球裁員的影響,目前像理想、小鵬和蔚來旗下軟件算法等研發崗位還在繼續招聘,而且需求還不少。
一邊在減,一邊在增,在車企這場“人員優化”的調整中,到底折射的是怎樣一幅新的“眾生相”?到底面對未來愈發劇烈的競爭,車企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
(1)人員“優化”進行時,都是急速擴張惹的禍?
6月3日,因馬斯克嘴中說出的一則“全球裁員10%,并暫停全球招聘”消息,讓其單日股價急劇下跌超過 9%,市值蒸發了超過 700 億美元。
雖然這已并不是第一次馬斯克為其魯莽的言論“買單”,但他隨后還是緊急在推特上“救火”,稱特斯拉整體員工數量將在未來一年有所增加,只是正式工數量將 “趨于平穩 ”。
事實上,在“裁員 ”消息出來前,馬斯克已經開始使出各種手段“倒逼”員工離職。例如他要求所有保持遠程辦公狀態的員工每周必須到崗 40 小時,否則就“離開特斯拉 ”。
那么,真的連特斯拉也撐不下去要裁員了嗎?
據馬斯克自己的說法,這次公司裁員集中在中層而非基層,并不適用任何實際生產 汽車 、電池組或安裝太陽能產品的員工。同時他還表示,這將有助于特斯拉企業管理更加扁平化。
的確,對正處于高速擴張階段的特斯拉來說,如果真的要“裁員”,向基層員工下手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建廠、投產等工作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特斯拉全球的員工數量增長了近5萬名,一直處于高速膨脹階段。
為此,不難看出,過于快速的招人,也難免會留下一系列的“后遺癥”,例如當中想必也不乏存在諸多“尸位素餐”的員工,從而影響特斯拉內部的工作效率。
同樣類型的情況似乎還存在于像“蔚小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身上。
過去幾年間,“蔚小理”的員工數量也出現了劇增。有統計顯示,去年三家員工總數較上年增加了近1.8萬人。
“近兩三年隨著新能源車行業熱度升溫,企業擴招也是常理之中,只是最近行業各種‘黑天鵝’事件頻出,車企們也要重新思考企業的發展戰略,那么隨之而來也就是一連串的人員架構調整了?!庇袠I內人士對功夫 汽車 這樣分析稱。
功夫 汽車 看到,不僅僅是像特斯拉、“蔚小理”這樣的車企對人員架構進行調整,實際上在傳統車企內部也在不斷上演。
拿比亞迪為例,2021年比亞迪的員工數量由2020年的22.4萬人,增加至年底的近29萬人。其中,生產人員的數量增長最為急劇,由近15萬人增加到近22萬人。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行政人員的數量出現大幅減少,由2020年的32750人,降至2021年的14264人,削減超過5成。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還有長安 汽車 。功夫 汽車 看到,2021年長安 汽車 在生產、銷售以及技術等方面都加大了招人的力度,但在管理人員方面卻縮減了447人,可見長安去年在人員架構上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總體來看,目前被爆出的“裁員”新聞,實則多少有點言過其實。在行業形勢愈發嚴峻的當下,企業主動做調整,遠比被動更好。畢竟企業倒閉對 社會 的影響和沖擊更大,而通過正常調整與人員優化,讓企業能活下來,對大多數 汽車 從業者來說實則是個利好。
(2)裁員難,招合適的人更難
在本次被特斯拉進一步激化的“裁員恐慌”中,我們實則也看到了 汽車 行業“矛盾”的另一方面——招人似乎或多或少面臨著不同的壓力。
在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員”的同時,特斯拉實際上也并沒有放緩在中國的招聘進度。
剛在5月份,特斯拉中國就啟動新一輪的招聘計劃,“熱招職位”包括車輛軟硬件設計工程、動力與能源工程以及車輛工程等100多個新招崗位。
換言之,不需要那么多中層管理人員的特斯拉,實則更希望由更多工程師來補上這些空缺。而“蔚小理”顯然也是打著這樣的“算盤”。
據他們目前在公開招聘平臺放出的崗位來看,技術工種的占比一般高達50%以上,其中以小鵬 汽車 為例,放出1113個招聘崗位中,技術崗位為642個,占比約為58%。
然而,目前行業里擁有相關背景的技術人員,正面臨著“供需失衡”的境地,有的企業甚至開出百萬年薪來搶人。
據BOSS直聘一份統計顯示,2021年,造車新勢力給出的平均月薪為15367元,相比2020年同期上漲21.6%。特別是一些與自動駕駛算法相關的職位,年薪甚至可高達百萬元以上。
事實上,在 汽車 行業全面轉型智能電動化發展之際,相關的智研人才根本不夠用。因為車企招人時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局限在 汽車 圈內,他們甚至要跟谷歌、蘋果、微軟、華為、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進行競爭。
“ 汽車 行業面臨的人才緊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整體‘人才池’不足的問題?!蓖R 汽車 創始人沈暉在社交平臺上指出。
“傳統型IT背景人才對車輛的系統工程沒有深入了解,而機械專業人才對于電子、傳輸等信息學科難以融通,更何況我們現在需要是這些知識深度融合的復合型需求?!蔽号艭EO李瑞峰更是一語道出癥結所在。
面對如今車企在招人時的痛點,行業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樣的人才更容易與高速發展的新能源車企相匹配。
沈暉表示,目前 汽車 行業人才需求主要在智能美學、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三電領域,特別是數學人才缺口很大,100萬都招不到好的數學大佬。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我們國內各大高校已經提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理念,并立項建設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專業,搭建了多學科融合的實踐平臺?!崩钊鸱灞硎?。
在功夫 汽車 看來,除了吸引人才之外,車企如何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也是需要攻克的一大課題。這當中就涉及到車企內部從人員架構到管理機制,甚至再到薪酬體系,激勵機制等一系列的改變。
目前,我們看到像吉利、長城等中國品牌都已紛紛從內部機制上進行改革,試圖變得更加“互聯網思維”,自內而外全面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讓合適的人才更能發揮其所用。
(3)功夫拍案
最近 汽車 行業“裁員”新聞頻出,背后實則是行業新一輪調整下出現的“負面現象”。
事實上,若企業進行大規模的“人員優化”,也是在變相說明之前招的人太多,這或許是企業高速發展必須承受之痛。如今趁著行業窗口期進行調整也無可厚非。
不過,在這輪人員調整,我們窺見 汽車 行業對未來人才的高漲需求之際,也看到了 汽車 行業未來人才的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他們必須是復合型、戰略型、創新型人才。
自動駕駛算法工程師招聘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招聘、自動駕駛算法工程師招聘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