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突破的原因)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突破,以及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突破的原因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新能源汽車技術前景如何?
- 2、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 3、“十二五”一汽重點突破60項電動車核心技術
- 4、小電機馬力竟超越大V8 埃安發布夸克電驅突破“3納米”
- 5、我國石墨鋰離子電池制備技術取得新突破將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
- 6、中國電動汽車推向國外,是不是側面證明了在技術上的突破?
新能源汽車技術前景如何?
前景很好??梢哉f非常好。因為新能源汽車以后會占主流。
找工作還是比較好找的,因為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的需求量很大,比較缺人才,而且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所以未來的發展會很不錯的,工資待遇比較高,只要你有真本事。
新能源汽車技術主要研究新能源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驅動電機及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進行新能源汽車結構、電子控制技術和充電運行及維護等。新能源汽車可分為如下幾類: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新能源技術在我國是處于高速上升期的一個階段,相信畢業后的人才需求量還是很大的。課堂上我們要學習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原理,還要了解汽車的基本構造和維修。畢業后可以往新能源汽車裝配或者制造,以及售后服務等方向發展。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團(600104.SH)、蔚來-SW(09866.HK)、理想汽車(02015.HK)、小鵬汽車(09868.HK)、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數據:產銷規模、競爭格局、滲透率
行業概況
1、定義
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指進行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活動的企業集合。
新能源汽車按照能源供給和應用領域,有兩種分類方式,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型企業已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按照用途可劃分為乘用車、商用車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等應用領域。
從新能源汽車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參與企業來看,上游企業包含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寧德時代、大洋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主要有比亞迪、上汽集團等國產企業以及特斯拉、寶馬等外資廠商;而下游主要有國家電網、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車充電及后市場服務商。大型企業如比亞迪等,已經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行業發展歷程
“八五”期間,政府開始組織相關部門展開了對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隨后電動汽車列入國家攻關項目。歷經了一系列策劃之后,201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從試點到全面,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歷經轉型階段,由“政策導向性市場”逐漸向“市場導向性市場”轉型。
行業政策背景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規劃涉及購置補貼政策、節能減排政策、電池充電樁配套產業政策等,部分匯總如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產業發展現狀
1、新能源汽車供需水平較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優惠,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上升;隨后2016、2017年受到騙補事件及補貼倒退的影響,產銷量增速放緩。至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基礎上再退坡2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爆發式增長,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車不再享受補貼政策也是企業在2021年加大生產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達到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6%。2012-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2年的1.28萬輛到2021年的352.1萬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可以看出我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率呈現波動性,范圍在95%-103%之間,在合理的范圍內小幅波動,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供需較為平衡。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率為99%。
2、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口規模呈擴大趨勢。2021年全年進口新能源汽車14.37萬輛,同比上升10.03%。
注:海關總署的新能源汽車統計口徑包括混合動力客車(10座及以上)、純電動客車(10座及以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以及純電動乘用車。
2017-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車22.29萬輛,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及出口金額都大幅上升,總計出口量55.46萬輛,同比增長148.8%,在出口金額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金額為10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
2017-2020年,我國新能源進口量大于出口量,處于貿易逆差狀態。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額首次大于進口額,由貿易逆差轉為順差。
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速上升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在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13.4%,較2020年大幅上升。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注冊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其次為江蘇、山東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亦較多。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數據截至2022年9月14日。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市公司的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企業數量最多,其中不乏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小鵬汽車(09868.HK)等龍頭企業。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企業數量亦較多,有亞星客車(600213.SH)等上市企業,安徽省有蔚來-SW(09866.HK)、江淮汽車(600418.SH)、安凱客車(000868.SZ)、漢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業。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
2、企業競爭格局
依據乘聯會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到58.4萬輛;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實現零售銷量43.11萬輛;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國,實現零售銷量32.07萬輛,其他企業排名如下: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退坡,競爭加劇
隨著我國新能源政策補貼退市,市場進入轉型階段,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趨勢如下:
2、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接近800萬輛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十二五”一汽重點突破60項電動車核心技術
記者了解到,一汽集團將在“十一五”投資129.1億元的基礎上,再投入190億元進行研發。到2015年,中國一汽汽車銷量將超過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過50%。據一汽集團公關部相關人士介紹,在一汽“十二五”規劃中,電動汽車成為重要內容,電動汽車60項核心技術成為重點突破目標。在2011-2015年一汽“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將聚焦強混合動力客車、強混合動力B級及以上轎車、插電式A級轎車和純電動經濟型轎車,重點突破包括動力電機系統、機電耦合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控制系統以及必須電子化的關鍵零部件等60項。
小電機馬力竟超越大V8 埃安發布夸克電驅突破“3納米”
朋友們,大家都知道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增加,汽車電動化已然成為當下主流造車趨勢,并且各大主機廠無不在持續加持新能源汽車三電技術的研發。就在3月3日這一天,埃安發布全新一代高性能集成電驅技術群——夸克電驅,別小看這電驅系統,它能以極小的體積迸發出超越V8發動機的超大馬力哦......
電機,我們經常接觸到,無論是兒時玩過的四驅車,還是如今的無人機,亦或者是“國之重器”航空母艦、太空探索等高精尖領域,電機都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無論哪個行業,其實都在追求“體積小型化,動力巨量化”的電機??梢哉f,電機技術就是一段不斷追求極致功率密度的歷史。
不過,從技術上看,電機功率密度的突破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級難題。而想要突破功率密度,就面臨著兩大世界難題:
(1) 要考慮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更大的功率輸出。
簡單來說就是要壓縮電機的空間極限,讓電機的每一個點都能釋放出最大潛能。同時還可以通過提升電壓的方式,提升功率。但電壓每提升1V,都是一個涉及材料、工藝、軟件、封裝、安全等等一系列系統級工程
(2) 避免高功率輸出損耗,盡可能避免浪費在產熱這種無用功上。
據了解,行業的電機功率密度從2kw/kg提升到6kw/kg,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已經用去10年。而埃安夸克電驅技術的亮相,讓電機功率密度直接提升到12kw/kg。
埃安夸克電驅技術之所以能將電機功率密度從6kw/kg提升到12kw/kg,無疑是埃安電驅研發團隊深耕動力科技領域十余年的技術成果,而能有如此跨越式提升,最主要是來自納米晶-非晶超效率電機、X-PIN扁線繞組、900V高效碳化硅、E-drive軟件、無動力中斷電子換擋等一系列創新技術。
作為夸克電驅三大核心技術之一的“納米晶-非晶”超效率電機,埃安電機團隊從基礎原材料和電磁原理創新開發,設計了一種“納米晶-非晶” 合金材料及批量制備工藝;相較于傳統的鐵基硅鋼材料冶煉工藝,納米晶-非晶材料冷卻速度高達100萬℃/s,較鐵基硅鋼材料快1000倍;具有原子無序排列、無晶粒、無晶界的微觀特性。其鐵損系數遠低于鐵基硅鋼等電工鋼,埃安創新應用該材料制作電機鐵芯,降低電機50%鐵芯損耗,從而有效降低電機能量損耗,電機工況效率提升至97.5%,電機最高效率達到98.5%。
此外,埃安融合自主專利的X-PIN扁線定子技術和碳纖維高速轉子技術,在縮小25%體積的情況下,電驅功率提升30%以上?;陔姍C技術的進步,未來產品將呈現小型化、輕量化、出行形態多樣化。X-PIN碳纖維高速電機技術具有3項獨有平臺繞線方案的國家專利,可實現70kW~320kW功率范圍、220~450Nm扭矩范圍多平臺兼容。
最后一項“全球最高900V碳化硅功率模塊”,它是埃安深度介入SiC產業鏈建設,自研封裝設計。從芯片布局、均流一致性、縮小芯片開關延時、疊層功率回路設計四個方向進行突破,同時結合全銀精準低溫燒結工藝的革新,使得SiC模塊回路雜感降低50%以上、熱阻降低約25%、芯片通流能力提升10%以上、功率循環壽命提升約100%。
結合安全可靠的SiC芯片驅動與保護設計,充分發揮碳化硅的高耐壓、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特性,助力夸克電驅實現最高滿功率工作電壓900V,峰值功率高達320kw以上,最高效率超99.8%,位居行業頂尖水平。
此次夸克電驅首次突破“大動力與小體積”不可兼得的矛盾,讓埃安的電驅研發進入“納米時代”,為埃安電驅技術研發史樹立了全新里程碑。作為中國第一家EV+ICV全棧自研的車企,埃安已實現多項技術的超越。不僅自主研發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電池三大原創電池技術,一舉解決安全、補能、續航三大行業痛點難題,還推出了“AEP3.0平臺”以及“星靈架構”等Hyper Tec全新一代高端技術。
回想四年前,埃安和特斯拉是為數不多的2家擁有純電平臺的車企,在去年埃安發布了全新一代平臺AEP 3.0,而本次投資者日上,特斯拉承諾的新一代平臺又一次跳了票。雖然馬斯克發布了秘密宏圖的第三篇章,活動過程中股價卻一路下跌。究其原因,正是特斯拉理想宏大卻細節不足,光畫餅,卻沒有用足夠的新技術來支撐。
與特斯拉的宏大敘事卻缺乏細節,夸克電驅技術本次實打實的突破,也正是埃安對技術腳踏實地投入的體現。隨著夸克電驅技術問世與不斷進化,讓人們對未來汽車形態有了更豐富的想象空間。當然,它不僅僅局限于汽車,未來它可能會被應用在智能機器人、機械外骨骼、醫療、航空航天等多個高精領域,讓高性能機械便攜化。
寫到最后:
不得不說,夸克電驅從電驅系統的細節入手,納米晶-非晶超效率電機、X-PIN扁線繞組、900V高效碳化硅、E-drive軟件、無動力中斷電子換擋等一系列技術的突破,讓電驅突破“大動力與小體積”不可兼得的矛盾,從而讓埃安Hyper SSR實現全球最快多電機1.9秒百公里加速,Hyper GT實現全球最快單電機4.9秒百公里加速能力。從整體來看,夸克電驅的問世可以看作是中國在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自主新能源技術不斷問世,而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值得我們期待。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跟我視駕,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我國石墨鋰離子電池制備技術取得新突破將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
天津大學、哈爾濱方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黑龍江方圓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完成方形軟包裝5Ah磷酸釩鋰/石墨鋰離子電池的制備現狀:項目技術已通過中試,預計今年年底前投產。由中國高技術產業化研究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成的技術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該成果采用熱穩定性好的方形軟包5Ah磷酸釩鋰/石墨鋰離子電池作為正極材料,顯著提高了電池的熱穩定性、安全性和循環壽命,特別是在提高電池低溫放電性能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經專家鑒定,該成果在電池低溫性能方面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據介紹,這種新能源電池可廣泛應用于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汽車、航空航天空、軍工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電動汽車推向國外,是不是側面證明了在技術上的突破?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8日報道,世界第二大電動汽車制造商中國比亞迪10月17日宣布,今年將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推出電動汽車,并于2023年進入法國等歐洲發達市場。中國長城汽車也將推出一款新的電動汽車。中國汽車制造商將與德國大眾和美國特斯拉爭奪世界第二大歐洲市場。
“我們很高興將比亞迪的新能源乘用車產品和最新技術帶到汽車之鄉歐洲。我們愿意與當地優秀的經銷商合作伙伴合作,為歐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新能源產品和服務?!痹谥芤慌e行的四年來首次巴黎車展上,比亞迪國際合作部和歐洲汽車銷售部總經理表示,比亞迪將在歐洲推廣電動汽車。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疫情加劇了中國的汽車出口熱潮。除了疫情的影響,能夠負擔得起這樣一個黃金窗口,也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擁有技術和實力,中國品牌正逐漸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在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品牌的核心零部件技術發展較晚,無法在短時間內超越產品力。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當世界仍處于起步階段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有望實現突破。一方面,它在電機和電池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另一方面,它也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的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智能化和內飾設計也成為海外出口的獨特優勢。
與國外電動汽車相比,中國電動汽車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技術上。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獲得了3萬多項相關專利,占全球總數的70%。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在車輛技術方面遙遙領先于歐美,如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專用平臺,以及關鍵核心技術,如動力電池和第三代半導體。中國是世界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
關于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突破和新能源汽車最新技術突破的原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