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能源汽車上險量(新能源車保費上漲)
今天給各位分享11月新能源汽車上險量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新能源車保費上漲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批發量VS上險量,新能源車銷量前八名中誰的“水分”最大?
- 2、2022年12月新能源車上險量
- 3、11月高端新能源汽車銷量,蔚來力壓寶馬,奧迪!
- 4、11月恒大汽車上險量
- 5、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周度上險數
- 6、邁向2020,失去補貼的新能源該如何御寒?
批發量VS上險量,新能源車銷量前八名中誰的“水分”最大?
近日,11月份汽車上險數據“出爐”。一品君注意到一組有趣的數據,即在新能源車統計中,批發量與上險量相比,有的企業呈現“倒掛”現象,比如廣汽傳祺,然而有的企業銷量中卻“摻了一多半的水”,比如寶駿E100。
眾所周知,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每月發布的數據一般都是企業自行上報的,指的是車型批發量。通俗說就是只要汽車出了廠就可以算作“銷量”,但事實上這些車不一定真正賣到消費者手中,這部分“銷量”也被當做“庫存”的一部分。而真實的銷量其實是上險量,即消費者真正買到手的車。顯然,后者更具含金量。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成為乘用車零售增長核心動力?!?1月銷量增長主要由新能源車拉動,傳統車企燃油車并沒有享受到市場恢復紅利?!?/p>
如此扎眼的數據有沒有“水分”,以及“水分”多大?我們不妨從兩個維度來觀察一下,即銷量前8名的電動車和銷量前8名的新能源車企業。
(注:“占比”即上險量/批發量)
通過上表我們不難發現,在熱銷車型中寶駿E100成為銷量“水分”最大的產品。11月份的上牌量只占到批發量的38.1%,幾乎6成的銷量均以“庫存車”的形式批發給了經銷商。不過,同樣是兄弟品牌,宏光MINI?EV的銷量就很“實在”,上險量居然超過了批發量。一品君從相關企業得知,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經銷商“清庫存”的表現,導致實際上牌量大于廠家出貨量。
(注:“占比”即上險量/批發量)
在此要先解釋一下上表中的企業排名,如果按照乘聯會的排名,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八名應該包括上汽乘用車和江淮汽車。但是這兩家企業比較特殊,前者出口量較大,比如名爵EZS銷量3922輛中一大部分為出口量,導致國內上牌量較小。所以按照相同維度統計,難免干擾數據準確性。而江淮汽車的5873輛中包括了蔚來汽車的5291輛,如果減去蔚來的銷量,江淮新能源汽車排不到前10名。所以,前10名企業減去這兩家后只取前8名企業,這也是為何車型統計中也只取了前8名的原因。
從數據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整體批發與上險量之間雖然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排除廣汽傳祺后,差值相對均衡。廣汽傳祺的“倒掛”現象,主要是由于廣汽AION?S導致的(詳見第一個表中數據)。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廣汽傳祺的新能源銷量只統計了“AION?S和GE3”兩款車,其它廣汽新能源旗下產品并未包括在乘聯會的數據中。一品君認為隨著廣汽新能源“獨立”,進入2021年后,這一“倒掛”現象將不會出現。
最后,通過兩個表格中的“均值”來看,無論車型銷量還是企業銷量,實際上險量與企業批發量都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均在90%以上??梢?,排名前10的企業和車型“占比”雖然各有差異,但整體比較“健康”。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022年12月新能源車上險量
2022年12月新能源車上險量16.2萬輛。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2月12日-2022年12月18日第三周,國內乘用車整體上險量為60萬輛,同比增長23.5%,環比11月同期增長29.8%。其中,新能源汽車上險量16.2萬輛,同比增長57.0%,環比增長15.6%,燃油車上險量43.8萬輛,同比增長14.4%,環比增長36%。
11月高端新能源汽車銷量,蔚來力壓寶馬,奧迪!
近期網上公布了高端新能源乘用車11月上險數的排行榜。
能算的上是高端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在中國本身就不是非常多,掰手指頭數數,也就是蔚來汽車,紅旗汽車,理想汽車,少數的這幾個。
紅旗品牌本身的定位就比較高端,而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則是因為車型的售價都在30萬元甚至更高的售價,所以也能算是高端乘用車品牌。而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比如說比亞迪,雖然也有高端的車型,但是由于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都是偏低的,因此并不能算是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
從這個榜單上來看,排名第一的是特斯拉,11月的上險數量是21,952輛,這個數量是遠遠超過了排在后面的幾個品牌。排名第二的是蔚來汽車上險數為5205輛,排名第三的是寶馬汽車,上險數為2741輛,排名第四的是奧迪汽車,上險數2312輛,排名第五的是紅旗,上線量為1520輛。而保時捷,沃爾沃,奔馳,雷克薩斯這些品牌的上線量都沒有超過1000輛。
從這個榜單上,我們也不難看出在目前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當中,排名比較靠前的,有點知名度的,也就是美國品牌特斯拉,國產的品牌紅旗,蔚來以及德國品牌奔馳,寶馬,而在燃油車時代還曾經有很高知名度的日系廠商英菲尼迪,美系廠商凱迪拉克,林肯等等。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反而是落后于造車新勢力公司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公司,確實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且目前看來也挺成功的。
而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德系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其實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并不能夠引領潮流,目前引領潮流的是特斯拉甚至是蔚來汽車這樣的造車新勢力公司。
但是我們也能夠發現,奔馳,寶馬,奧迪最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花了非常大的力氣,今后也計劃推出更豐富的車型,因此如果說,奔馳,寶馬,奧迪就不如特斯拉,蔚來還太輕率了。今后不排除奔馳,寶馬,奧迪會反超特斯拉,畢竟德系的傳統豪華汽車品牌,依然具備相當強的技術優勢和資金的優勢,在豪華感的營造,懸架的調教,品牌知名度這些方面,還是具備相當強的實力的。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11月恒大汽車上險量
3325輛。11月恒大汽車上險量是3325輛。恒大新能源汽車是世界 500強恒大集團的龍頭產業,秉持“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發展定位。
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周度上險數
5.9-5.15。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周度上險數是5.9-5.15。從周度數據來看,截止11月13日,累計銷量420萬臺,如果按照后面大約7個周、每周12-14萬臺估算,2022年新能源車終端上險數據大致為504-518萬臺。
邁向2020,失去補貼的新能源該如何御寒?
2019年,補貼的兩次調整,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便受到很大創傷。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5萬輛,同比下降43.7%,這是新能源銷量連續第五個月同比下滑。2019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04.3萬輛,同比僅增長1.3%。和前兩年每年50%左右的增長相比,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著實慘淡。
而在2020年,不僅政府補貼將正式告別,還會有大量合資產品來搶食市場。這一年,將是新能源新一輪的生死大考,而且會比以往更加艱難。新能源車企應認真思考,要如何御寒才能安全過冬?
回歸產品,品質向上
在新能源車企中,最危險的便是造車新勢力,在2019年,生存艱難的造車新勢力開始陸續倒下。
第一批造車新勢力倒下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因為“難產”,以游俠汽車為例,量產車遲遲不能落地,交付更是遙遙無期,無法得到資本的青睞,也就無法生存下去;其二是因為產品不過關,沒有市場競爭力,以云度汽車為例,消費者不會為產品買單,即使可以量產,也只能以工廠停產收場。
在造車新勢力中,銷量排名來看,前11月新勢力銷量排名前三分別為:蔚來17,395輛;威馬15,355輛,小鵬12,960輛,同時這三家發展狀況相對較好。
12月30日,蔚來公布2019年第三季財報,受財報利好影響,蔚來股價暴漲55.37%,市值近40億美元。蔚來CEO李斌說,蔚來很有信心,明年整個整車的毛利全年轉正。在車市下行的環境中,蔚來的的強大信心和其產品強大的競爭力不無關系。
相對于造車新勢力,傳統燃油車過冬稍顯體面。比亞迪早早為“后補貼時代”做好準備。比亞迪開發的e平臺,不僅能有效減少純電動車的開發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效率,可以持續提供高低價高品質且豐富的產品。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表示,在車市充滿不確定性且補貼逐漸退坡的壓力之下,比亞迪將繼續加強平臺的領先性從而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
不僅是比亞迪押寶產品,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也曾對新能源車企如何過冬發表看法:企業要想穿越當前的困境,就必須回歸產品本身,專注品質和品牌的提升。他還認為,“從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看,低端車型的銷量不斷萎縮下降,但中高端車型增長迅猛,這是一個方向?!?/p>
以用戶為中心,為C端蓄能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2019年前9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電動汽車除去賣給出行等大客戶的數據,實際賣給真實消費者的大概只有十幾萬輛,這和特斯拉前三季度在美國市場14萬輛的銷量相差無幾。
從保監會的交強險數據來看,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上險量為71.3萬輛,其中明確37.1萬輛上險量所有權為“個人”的占總量52%,剩余除了19%的上險量所有權為“單位”外,還有29%為未知。
雖然這兩組數據說明新能源汽車在B端市場頗受歡迎,但也說明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較為依賴出行市場。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長安新能源、吉利和北汽賣給大客戶的占比分別為62%、56%和48%。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表示,近幾年,行業客戶都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中堅力量,家用客戶市場會在2021—2022年爆發。
這也從側面說明私人購買新能源車輛尚未完全釋放,市場仍有很大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周期一般在兩年以上。因此當下是研發家用客戶市場產品的最佳時期。
加碼C端市場,還應關注服務。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秦力洪認為,面對行業“寒冬”,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到客戶中去,“一切技術、產品,最終是考驗我們三個問題:有沒有人買、買了以后滿不滿意、滿意的用戶會不會向別人推薦。如果這三點都能做到,我相信遇到再大的‘寒冬’,也不會是‘寒冬’?!?/p>
頭條說:由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短,新能源汽車的產品還經常被詬病,消費者滿意度也不如傳統燃油車;補貼的退坡還會在短時間內提高產品價格,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或將繼續下探。
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補貼退坡的“戒奶陣痛期”必然要經歷。
其實,何小鵬的態度不失為一個好的應對辦法:寒冬到來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冬天”讓企業有更長的時間補齊短板。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關于11月新能源汽車上險量和新能源車保費上漲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